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

发布时间:2016-07-28 13:11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文学思潮与基督教
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现代性视域中社会主义思潮与资本主
新时期统一战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新英雄人物”塑造与新时期文学思
中国新时期新历史小说中的自我塑造
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
博尔赫斯与新时期中国小说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形态特征论
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研
新时期以来壮族小说对现代主义的探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思潮浅析
新时期回族小说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研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及启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社会主义新型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汪曾祺与新时期文艺思潮的流变
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发展与流
论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背景下的朦胧
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
中国新时期成长小说主题论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
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
中国现代政治思潮和毛泽东新民主主
论新时期中国经济伦理思潮的嬗变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20页

导论第20-32页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第20-25页

 二、概念厘清和研究对象第25-29页

 三、研究方法和理论目标第29-32页

第一章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第32-64页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学思潮概述第32-46页

  一、何谓“后现代主义”?第32-37页

  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概述第37-46页

 第二节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第46-50页

  一、中国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理论的译介和研究第46-48页

  二、中国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译介和研究第48-50页

 第三节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思潮对新时期文坛的影响第50-58页

  一、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第50-56页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及文化理论在新时期文坛的批评实践第56-58页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语境中的自适性发展第58-64页

  一、中国新时期社会文化语境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契合第58-60页

  二、从“舶来品”到自主性成长: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第60-64页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新时期小说观念的嬗变第64-85页

 第一节 小说本体论的阐释:从功能载体到审美客体的转换第64-71页

  一、传统的小说本体论阐释:功能载体论第64-67页

  二、新时期的小说本体论阐释:审美客体论第67-71页

 第二节 小说叙事论的延展: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突破第71-78页

 第三节 小说价值论的探讨: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权衡第78-85页

  一、功利之“用”:消解宏大层面的功利价值第79-81页

  二、审美之“美”:发掘多样性的审美意味第81-85页

第三章 新时期小说呈现的后现代主义影像第85-128页

 第一节 小说作品中的“人”:个体化生存主体或平面化存在符号第85-96页

  一、特定群体或精神理念的典型及象征意义的剥离第86-88页

  二、精神信仰与终极意义的消解第88-91页

  三、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的非理性第91-93页

  四、性格的破碎与模糊第93-96页

 第二节 小说作品中的“社会”:平面化、断裂化、欲望化的转型期社会第96-103页

  一、转型期社会:滋生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土壤第97-99页

  二、新时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中转型期社会的投影第99-103页

 第三节 小说作品中的“历史”:解构宏大叙事之后的重新发现第103-110页

  一、理论准备和时代积淀第104-106页

  二、个人视角透视的历史影像第106-110页

 第四节 小说作品中的“文化”:消解固有文化中心后的多元化呈现第110-116页

  一、对传统文化的质疑性反思与突破第110-113页

  二、大众文化的强势崛起第113-116页

 第五节 小说作品中的“性别”:两性关系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凸显第116-128页

  一、彻底颠覆男权话语体系中的传统女性标签第118-119页

  二、凸显生存困境中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第119-121页

  三、消解宏大叙事遮蔽后的女性自发性选择第121-124页

  四、摒弃男性中心的女性自我世界建构第124-128页

第四章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及特征第128-179页

 第一节 艺术追求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第128-146页

  一、创作视角:以“形而下”消解“形而上”神话第128-136页

  二、叙事理念: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游走第136-142页

  三、审美立场:以全面“审丑”颠覆“美感”第142-146页

 第二节 艺术表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第146-179页

  一、情节呈现:情节的破碎、荒诞与开放第146-150页

  二、时空结构:客观时空的消解与重构第150-158页

  三、叙事角度:叙述者及其讲述的多样性和不定性第158-171页

  四、叙事技巧:对反讽、戏仿、互文性的运用第171-179页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视角对于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价值第179-199页

 第一节 开放性价值取向与多元化抒写第179-193页

  一、观念前提:从二元到多元的思维模式转变第179-182页

  二、新时期小说中开放性的多元价值取向第182-186页

  三、创作多元化格局渐生第186-193页

 第二节 反思性思维的形成及读者视域的开拓第193-199页

  一、新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及反思性思维的理论储备第193-196页

  二、新时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发展中读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第196-199页

第六章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追求之反思第199-219页

 第一节 新时期小说的后现代追求遭遇的创作困境第199-207页

  一、不断求“新”与繁华易失第199-202页

  二、审美纯化及“审丑”化与态度漠然第202-205页

  三、世俗化与“拜物教”第205-207页

 第二节 非理性/理性的深层解读第207-212页

 第三节 解构之后去向何方?第212-219页

  一、结构之“构”与解构之“解”第212-216页

  二、新时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文学的解构之殇第216-219页

结语:文学理想的可能性建构第219-223页

参考文献第223-2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45-246页

致谢第246-247页


 

论文编号BS1672379,这篇论文共247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86.4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23.5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论文标题页数级别

现代性的选择与契合——新时期先锋文艺思潮与西方现代主义7236字毕业论文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对男权文化的解构60页硕士论文

美国实用主义思潮对新时期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影响42页硕士论文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艺术流变35页硕士论文

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111页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新时期悲剧理论68页硕士论文

新时期中国现代农业内在体系嬗变研究65页硕士论文

论中国新时期以来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研究48页硕士论文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90页硕士论文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与文学思潮演进的关系研究75页硕士论文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现代化思想研究65页硕士论文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探索83页硕士论文

新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媒介表达研究52页硕士论文

新时期以来中国家史小说的诗学研究58页硕士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7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77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