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01 13:11

  本文关键词: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外交以外国公众为对象,以赢得他们对本国的认可、认同和追随为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公共外交应该以寻求确立文化的公共权威作为其行动指南。①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正是以此行事的。二战后至今,美国实施了长时段、大规模的公共外交计划,其宗旨就在于树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公共权威。从实际的效果观察,美国的公共外交是卓有成效的。因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倡导的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的政府、个人主义精神和高度发达的工具理性等构成的现代化模式已成为人们广为接受和认可的发展路径,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即凡是美国的东西都是好的,凡是美国的价值观念都是对的。就这一点来说,汉斯·摩根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描述是正确的,摩根索认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政策是最微妙的,而且如果它能单独取得成功的话,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们的心灵。”② 由此可见,公共外交绝非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国家利益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厚理论基础和价值内涵的外交行动。本文以“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为题,意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成分对于确立中国文化的全球公共权威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功能。助力中国文化确立全球公共权威的地位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公共外交价值的集中体现。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一点,本文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良好的国内治理所能发挥的作用。这是因为公共外交的开展总是以一个国家的内部治理为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助力中国重建文化自信、重现青山绿水、重建礼仪之邦以及和平崛起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当中国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共同熏染下重新恢复其博大、文明、领先的历史地位时,中国文化确立其全球公共权威的努力才有了最基本的着力点,中国的公共外交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从中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比较的视角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合理性,以确立中国文化的全球公共权威。这主要体现在: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从人性的根源上支持和纵容人性“恶”的倾向,由此既促成了现代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的产生,也造成了诸如精神危机、生态危机、核战争危机等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因此,其价值理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遭受质疑;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具有压制、改造和矫正人性本恶这一自然倾向的功能,如果成为主导全球的价值理念,则有助于世界向着和平、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更符合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因而更具有价值合理性。 三是在西方文明危机的反衬下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西方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它的种种弊病已经显现,而且如不改弦易辙,那么将使人类社会走向毁灭其自身的道路。”①著名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也认为,“在下列诸因素——我们历史进程发展的迅猛,我们塑造世界的能力的增长,我们对物质欲望的快速膨胀,和我们在道德上的含糊不清——相互之间的作用正产生着空前的无法控制的变化的动力。……今天的世界更像是一架用自动驾驶仪操纵的飞机,速度连续不断地加快,但没有明确的目的地。”② 总之,西方文化及其所孕育的现代化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深重的灾难与危机,而且这种灾难与危机植根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现代性的危机必定要由西方资本主义机体之外的文化元素来加以拯救——如果危机真能拯救的话”③,而中国传统文化也许就扮演着这种拯救者的角色,对现代性危机的缓解和拯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文化确立全球公共权威的重要方面。 四是从新科学世界观的角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与作用。所谓新科学世界观是相对于以机械论、还原论、客观论为特征的传统科学世界观而言的,新科学世界观完全颠覆了传统科学世界观,它以有机论、整体论、生态论为典型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是一种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宇宙观。也就是说,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崭新的世界观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对确立中国文化的全球公共权威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成分既有助于实现国内良好的治理,又能有效针对当前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的缺陷,同时还可以缓解、稀释,甚至消除西方文明所导致的全球性危机,并因蕴含着崭新的世界观而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这种文化是否足以确立它的全球公共权威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传统文化具备成为全球公共权威的诸多要素,因此,如何确立其全球公共权威就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核心问题。当然,到目前为止,这种公共权威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论证,如何在现实的国际社会中真正确立这种公共权威恐怕还有相当遥远的路程。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说从近代以来直到20世纪初,人们都处于迫切需要发展生产力以提高生活水平,争取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压力之下,因此,西方文化更具有价值合理性的话。那么,经过20世纪的高速发展,在21世纪初,人类更迫切需要的是适度节制和控制自己的欲望、贪婪,以及对技术力量的运用,以维护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无疑具有更大的价值,这种价值既是其现代价值,也是其公共外交价值。 结合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指导下,以历史叙述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中西文化的特质及利弊得失,梳理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严重危机以及西方文化在这一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文化比较和未来发展的视角探讨并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和意义。 全文由导论和正文组成。导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重点和难点。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公共外交的概念、特性及其以赢得人心为核心目标的价值指向,同时介绍并界定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公共外交领域中的定位,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是中国公共外交重要的非物质资源;传统文化是与西方文明相反相成的另一文明体系;传统文化是争夺全球价值制高点的核心资源;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公共外交。 第二章内容通过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中发挥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的历史渊源,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助力对外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开展的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及缺失,为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前公共外交中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作了铺垫。 第三、四、五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具体来说,第三章从国内视角入手,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重建文化自信、恢复道德秩序和重建礼仪之邦、建设生态文明和重现青山绿水以及在中国和平崛起等方面的公共外交价值。公共外交总是以一国国内的现实状况为基础的,只有当国内实现经济繁荣、政通人和、山川秀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公共外交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从国际视角,也就是东西方文化比较和西方现代危机反衬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由西方文化派生出来的现代化既在物质财富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也导致了当前世界深重的灾难和危机,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及相应的精神危机、生态危机等。那么,与西方文明相反相成另一文明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在危机面前能提供哪些价值指导,就成为人们关注和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公共外交价值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世界观”视角彰显其公共外交价值。所谓新世界观是相对于以机械论、还原论、客观论为特征的传统科学世界观而言的,新世界观完全颠覆了传统科学世界观,它以有机论、整体论、生态论为典型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是一种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宇宙观,也就是说,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崭新的世界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公共外交价值的一个重要侧面。 第六章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公共外交意义,即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全球性价值理念,它们分别是:天下意识——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理念;义利兼备——全球化时代的经济理念;兵者,不祥之器——全球化时代的军事理念;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理念;天人合一——全球化时代的生态理念。 至此,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了与当前西方价值观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这种路径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在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深刻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的回归,既是“否定之否定”,更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统合西方文化在物质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以东方的价值理性驾驭西方的工具理性,以此确立中国文化的全球公共权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公共外交价值之所在。


  本文关键词: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0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80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