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天津近代文化的双重性与西方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8-05 06:06

  本文关键词:天津近代文化的双重性与西方文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近代文化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

2008年11月 Nov. 2008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第10卷第6期Vol.10 No.6

天津近代文化的双重性与西方文化的影响

张宜雷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天津300191)

摘 要:近代天津文化的特征是“开放”,还是“保守”?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近代天津文

化实际上具有“开放-保守”的二重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关。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天津民众产生了对西方的抵制情绪;而开放带来的交流与接触,又使天津民众更多地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这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交流又抵抗的状况渗透在天津文化中,就形成了天津近代文化既开放又保守的

双重性特征。

关键词:天津文化;二重性;开放;保守;影响方式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08)06-0521-04

天津是一座从近代起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天津文化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有人编写了《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的百项第一》[1],报刊上也有不少这类文章。从这些方面看,天津似乎是非常开放的,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但著名作家冯骥才却认为:“天津在迅速发展为北方商业重镇的同时,外来的思想文化却未产生深刻影响,……这样也就造成了地方文化的保守性。”[2]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这是因为近代天津文化确有其开放的一面,也确有其保守的一面。天津文化对西方文化既有接受的一面,又有抵制的一面。而许多论著往往各执一面之词,缺少全面地、辩证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于是,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就难免了。那么,天津近代文化的特征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运用辩证的方法和双向互动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天津近代文化实际上具有一种“开放-保守”的双重性特征。而这种双重性特征的形成,与西方文化对它的影响方式有关。

港口,因此又具有某种开放性的特点。近代以来,随

着西风东渐,天津在这两个方面都大大加剧了,终于形成了“开放-保守”的双重性文化特征。 自1860年成为通商口岸以来,数十年间,天津迅速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国内第二大都市,天津文化与其通商口岸的地位有着密切关系。但天津成为通商口岸,却并非中西方正常贸易的结果,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结果。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1860年6月,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大沽炮台,并占领天津。10月,清政府与英法在北京交换《天津条约》,并签订《续增条约》。依据该约,,天津随即被辟为通商口岸。12月,英法等国开始在天津设立租界。可以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并不是清政府的意愿,也不是天津民众的选择,它是在帝国主义的炮舰下被迫开放的。从此,天津走上了近代化之路。但也从开放之日起,就在天津民众内心产生了与之俱来的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抵制情绪。 然而,开放带来的效应是复杂的,城市的发展自有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天津进入世界近代化的潮流虽然是被迫的,但它作为一座城市自身具有的发展活力,却因此迅速增长。开放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西方带来的机器制造、矿业、铁路、轮船、电报、电话、电灯、自来水等近代工业科学技术,公园、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报刊、出

天津建城于明代,称为“天津卫”。它在历史上

原是一所为军事防卫目的而设置的城市,这种防卫功能使它先天就带有保守的性质。另一方面,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濒临渤海,明清以来一直是重要贸易

收稿日期:2008-01-15.

基金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C0603-019). 作者简介:张宜雷(1952— ),男,副研究员. 通讯作者:张宜雷,junjianniao@


  本文关键词:天津近代文化的双重性与西方文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85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