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高等教育的政策_高等教育与社会文化_生活化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7 14:20

  本文关键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宁夏大学》 2015年

生活化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研究

赵瑞红  

【摘要】:在小学校园中,有一类被经常忽视或者说效果不尽如人意的课程——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小学语文隐性课程不仅类型丰富,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性和独特的审美性。对小学语文隐性课程进行开发,不仅有助于小学语文显性课程的更好实施,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健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全面发展。小学语文隐性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广泛,包括物质性、精神性、行为性和制度性的小学语文隐性课程,涵盖环境、心理、行为、制度等方面。然而,根据笔者深入教学一线,对教师、校长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合日常的观察记录,发现实际层面的小学隐性课程开发情况并不理想,集中表现为重可以量化和外显的隐性课程建设,轻内涵挖掘;已经开发的部分隐性课程没能很好被语文课所用;已开发的隐性课程空洞、说教,形式化、行政化、僵化和抄袭化现象严重,不能针对特定年龄特点的小学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生活化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应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遵循适用性、优选性、文化性、审美性和系统性原则,开发自然实用的物质性小学语文隐性课程、积极向上的精神性小学语文隐性课程、愉悦的行为性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和以人为本的制度性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在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中,尤其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开发主体的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隐性课程开发知识、认识、能力、态度,营造良好的开发氛围,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重视并有热情和能力开发小学语文隐性课程。此外,小学校长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考试考核方式也影响着对小学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对此也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兰;;谈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0年36期

2 罗宏忱;校园隐蔽课程资源初步开发[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杨秀岚;;英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学与管理;2013年30期

4 牛欣欣;;论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7期

5 任贵华;;发挥语文教育在隐形课程中的主导作用[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7年12期

6 ;Exploration of Hidden Curriculum in Grammar Teaching[J];科技信息;2012年14期

7 周燕;;回归生活的语文教学——兼谈“生活世界”≠“日常生活”[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2期

8 王晓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隐学习[J];语文建设;2013年03期

9 乔健;;让语文学习与生活一路同行[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年05期

10 陈仕新;;隐性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虎;潘伟民;;地方课程资源概念的厘清[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孟凡丽;于影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教育地方课程开发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5期

3 刘茜;邱远;;贵州苗族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4 娜拉;;场域视角下民族教育文化相关性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5 李宪勇;罗平;;西藏地区藏族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罗丹;;地方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以“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吴克燕;;地方高校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探析——以保定地方高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0期

8 吕红日;;Blog向地方课程资源转化的可能——地方课程目标内在价值的视角[J];教书育人;2008年09期

9 郭旭;;论职业学校中隐性课程开发[J];学理论;2011年26期

10 李茹;方克敏;;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地方课程价值[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媛芬;回归后澳门“土生葡人”基础教育路向探讨[D];西南大学;2005年

3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4 刘颖洁;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谢琳;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7 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姚冬琳;多元文化教育视域下穗港台小学社会科教科书内容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马志颖;民族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梅;北川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亚博;从民间美术教学看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大伟;中学隐性德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黎莉;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牛波;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新课改地方适应性问题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祥;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高师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燕;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陆巧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周亚敏;新疆“双语”幼儿园地域特色艺术教育活动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静;校本课程《浏阳名人研究》的开设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刘铁芳;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当代教育的使命[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3 J.本特松,李庆;“生活—世界”教育学——西方教育学研究传统的新视角[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康永久;“制度教育学”管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陆为群;;高校隐性课程与学校建设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6 张青民;;内隐学习理论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J];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8 李大健;;论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1期

9 刘济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2001年02期

10 程广文,顾泠沅,王建磐;论数学课堂与生活世界[J];教育科学;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绍业;高校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马存芳;隐性课程研究述评[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6期

3 陈满;帅斌;;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探微——隐性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系列研究之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9期

4 王光明,靳莹,李维;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3期

5 黄忠兴;;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6 雷刚;;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大学生培养[J];大学时代;2006年11期

7 汤晓玲;;论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8期

8 吴波;;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8期

9 赵凤霞;杨胜来;;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10 王君;吴甫超;陈寿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隐性课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烁;宋德懋;祝世功;管又飞;;生理学隐性课程设计的探索[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2 解建中;;浅谈化学教学中隐性课程的价值[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5 邓仕鸣;廖先平;廖亚南;;“挖掘隐性课程德育功能,,创建和谐校园环境”课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冯苹;马兵;周万芳;朱世辉;张玲娟;;烧伤ICU护士专科培训中隐性课程设置的初探[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唐发年;;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刍议[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袁红梅;[N];光明日报;2007年

2 唐代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虹 马晓蓉 周海燕 佟枫;[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徐亚康 贵州省镇宁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山东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郑洪利;[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荣;大学隐性课程建设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祖霞;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金航;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邢铁志;论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胡波;隐性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丽;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赵瑞红;生活化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8 张頔;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9 延立军;高校隐性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刘卫卫;生态文化视野下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7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87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