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从中英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16-08-12 09:20

  本文关键词:从中英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观念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言语表达方式的差异: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个人(Individu-

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任其自由发展alism),这是英美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他们将其理解为“

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等的钳制。”然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的和谐和相互依赖,不突出个人。在思维模式方面,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是成线性进行演绎推理;中国人则偏重于直观、直觉、意象思维,以联想、比喻、象征、类比、夸张为主,并对同一主题多次归纳重复,创造一种意境和语境,让读者去联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为此,这种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必然会引起中西方人的社会交际观念、模式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在语言交往中喜欢试探,言辞婉转含蓄,为的就是要避免过于直接而给对方造成难堪、尴尬的场面,从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英美人在交往中注意显示自我,他们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对于对方的脸面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的考虑是次要的,因此他们谈话的话题十分自由广泛,并且强调直截了当的回答。中西方这种交际观念和模式的差异常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就中英两种语言中委婉语在生活某些方面广泛运用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揭示其中差异,寻求中西文化融入的切入口,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因素的融入,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加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进一步促进两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委婉语的产生及发展

委婉语(Euphamism)一词借自希腊语,意为“speakwithgoodwords.”。在古希腊祭祀时,人们一般都得讲吉利话(wordsofgoodomen),即使用委婉语。其理由是人们认为用婉言称呼传说中的神礻氏,可以起到安抚他们的作用,起码可以避开他们的注意。古代人对大自然的力量迷惑不解以致敬畏崇拜,便是宗教与委婉语的缘起。

古希腊文化后来传遍欧美各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委婉语的内容与范围也逐渐扩大,除宗教外,一般在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时,都采用含蓄,迂回,动听的委婉语来进行表达,用并不令人讨厌的词句提到令人讨厌的东西。现代委婉语范畴较广,不仅包括鬼神、裸体、排泄、新盖、生育、疾病和死亡等传统禁区,而且涉及到年龄、婚姻、职业、金钱、政治和战争等当代生活中最敏感的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又莫过于年龄、婚姻、职业、金钱、生老病死和排泄等几个方面。委婉语的运用,既可以满足文体需要,还能反映出某一民族的社会礼仪、社会禁忌、民族心理、民风民俗等文化现象。

三、中西方委婉语的应用及对比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culturalmodel)。语言是文化的载体(culture-loadedmedium),它的运用方式集中表现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注重人得社会性,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体谅;而英美及其他西方民族则是以自我为中心(egoism)。因此,中国人见面后,除了说声“你好”以外,总还要问“你上哪”、“吃了没”。此外,与他人交流时,不可避免地要知道对方的年龄、婚姻、家庭、子女、经济等情况。这在中国,这是一件很寻常的事。可是,英美和其他西方人士往往对这种社交方式不理解,还认为你在干涉他们的“隐私权”(privacy)。

本部分就中西方文化差异较为常见的一些生活现象加以分析比较,这无疑是管中窥豹,或是老生常谈,但这些现象有恰好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语言中经常所遇到的问题。

(一)年轻时住在美国,年老时住在中国。

西方国家是年轻人的天堂,老年人的地狱。英美和其他西方人士最忌老(old),因为“老”意味着“无用”或“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也决不轻易谈老。询问他人的年龄是很不礼貌的,别人会告诉你“(这是秘密)。It’sasecret.”

一般来说,在英语国家,尤其是在美国,老年人的境遇实在是太糟糕了。大多数老年人都不与子女或亲戚同住。要是手头宽裕,他们就在老年人聚居的地方买一幢住房或一套公寓。如果他们的身体不够健壮,不能单独生活,那他们便住进特设的养老院。在那儿,陌生人照料他们。对许多北美人来说,并无幸福晚年可言。大多数北美人都想保持年轻。他们努力保持体形,尽可能象年轻人那样行事,他们甚至试着使用年轻人的词汇。他们不愿进入老年,因为他们得不到荣誉、尊敬和关心。再说,各行各业都不愿雇

Word文档免费下载:从中英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_胡金 - 副本 (2) (下载1-5页,共5页)


  本文关键词:从中英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2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92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