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20 18:08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 2006年

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刘勇  

【摘要】: 在加速发展的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己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并且这种老龄化趋势大有加强之势,因而,彻底解决当前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中国政府面临艰巨而重大的任务。纵观过去对养老研究的诸多文章,多集中于养老制度的改革和养老模式的选择上,关注养老文化的则少而零散,特别是对于中西方养老文化的比较则更是甚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在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呈弱化之势,已是个不争之实。基于此,在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养老模式的选择问题上,不少学者认为,家庭养老弱化乃至被社会养老,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发达的西方社会已经经历了这个阶段,中国现在正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之中,因此在中国,家庭养老必然被社会养老替代。不过,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养老文化的比较分析,选择何种养老作为社会主要的养老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而是与其深刻的养老文化底蕴相关联。本文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国情,试图从影响养老保障的深层次养老文化的角度,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 文章的结构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养老文化作一个简要的概述。理解养老文化主要从家庭和社会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方面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养老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为了方便研究,笔者从传统养老文化(即家庭养老文化)和西方社会养老文化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传统养老文化以“孝”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崇尚“尊老敬长”的社会伦理道德,强调物质供养与精神赡养的统一。西方社会养老文化是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基督教对养老产生深刻的影响是西欧国家普遍存在比较松散的家族制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C913.6
【目录】:

  • 第一章 养老文化概述13-22
  • 第一节 养老文化的界定13-16
  • 第二节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16-18
  • 第三节 传统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18-22
  • 第二章 中西方家庭养老文化的差异22-39
  • 第一节 中国家庭养老文化的分析22-27
  • 第二节 西方家庭养老文化27-34
  • 第三节 中西方家庭养老文化差异比较34-39
  • 第三章 中西方社会养老制度及文化的比较39-53
  • 第一节 中国社会养老制度及文化的分析39-45
  • 第二节 西方社会养老制度的发展45-50
  • 第三节 中西方社会养老制度的差异分析50-53
  • 第四章 中西方养老文化的整合兼容——对构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启示与对策建议53-67
  • 第一节 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存在的基础53-60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60-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旭;论我国转轨时期的代际契约与养老模式的变革[J];学术月刊;2001年05期

    2 李剑根;张海峰;;精神要素参与养老的经济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3 曹琦;论老年自养在我国城市养老模式中的作用[J];西北人口;2002年02期

    4 张跃,王瑜,李超超;少数民族养老模式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为例[J];思想战线;2004年02期

    5 卫小将;何芸;;社区照顾:中国养老模式的新取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海涛;杨贵星;周利生;;关于北京市宣武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07年03期

    7 张民省;;老龄化趋势下中国养老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众说纷纭话“拼家”养老[J];老友;2009年04期

    9 肖结红;;空巢老人问题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肖前辉;;居家养老可能成未来养老模式[J];科学大观园;2007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高校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发展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仇海囡;;养老模式与城市规划应对[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美玉;李淑华;范卫星;;不同养老模式对慢性病患老人心身状况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胡美玉;李淑华;范卫星;;不同养老模式对慢性病患老人心身状况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庄生;;家庭的凸现与养老模式的探索[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红娟;贾亚生;;探讨养老模式 营造晚年乐趣[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郭养清;;世纪之交我国养老模式的探索[A];老年学论文集(三)[C];1998年

    8 周兴忠;;一个村养老模式的启示——福建省三明市列东村养老调查[A];老年学论文集(三)[C];1998年

    9 ;探索我国农村发达地区养老模式——市老年学学会协办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贾生军;;创建中国特色养老文化的思考[A];陕西省老年文化与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许晓楠;[N];大连日报;2006年

    2 黄志鸿;[N];中国社会报;2011年

    3 李雯 吴清泉;[N];云南日报;2006年

    4 杨林 李士虎;[N];江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陈珊 通讯员 沈之扬;[N];人民邮电;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斌;[N];宝鸡日报;2008年

    7 柴效武;[N];中国人口报;2005年

    8 顾克非;[N];消费日报;2007年

    9 黄孝萍;[N];中国信息报;2010年

    10 徐京;[N];中国老年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建兰;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范成杰;代际失调论:对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一种解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曹昭;变迁社会中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4 韩鹏;老年人口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周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郑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俊傲;西藏林芝林牧区养老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习明;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李大庆;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养老模式构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3 王伟伟;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军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家庭养老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乐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刘晓英;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韩燕琴;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8 郝艳霞;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政府责任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宋慧涛;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10 宋媛媛;常态社会化住区新型养老模式初探[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9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99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