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儿童心理虐待对中小学生应对方式及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8-31 02:24

  本文关键词:儿童心理虐待对中小学生应对方式及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2年

儿童心理虐待对中小学生应对方式及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

滕艳霞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心理虐待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儿童的应对方式特点,分析应对方式在儿童心理虐待对其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与长处和困难量表,对湖南省湘潭市和湘乡县某小学四至六年级,某中学初一至初三,某中学高一至高三被试共1605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受虐组儿童和非受虐组儿童在应对方式和情绪行为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多地采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P0.001),且情绪症状、品行问题、注意/多动障碍更多(P0.01),亲社会行为更少(P0.001)。对不同受虐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组,除寻求社会支持这一维度没有差异外,发现受虐心理异常的儿童,受虐心理正常的儿童,没受虐心理正常的儿童在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受虐组在其他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上显著低于非受虐组(P0.001),受虐组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上显著高于于非受虐组(P0.001)。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儿童心理虐待均通过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和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健康。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在儿童的心理虐待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总影响中,既有父母对儿童的心理虐待对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p=0.28,51.96%),也包括以指向情绪问题的应对和指向问题的应对的间接影响(β=0.59,占39.63%;β=-0.42,占8.22%)。 结论: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多地采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且其情绪行为问题更多。儿童心理虐待通过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和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健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群明;赵幸福;林汉民;刘永忠;尹祚平;周云飞;李龙飞;;356名高中生的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2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3 侯艳飞;赵静波;杨雪岭;;大学生情感虐待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4 许晓君;陈维清;韩珂;文孝忠;黄志威;李大拨;;广州市初中学生家庭虐待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6期

5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6 孟庆跃;刘兴柱;张辉;;儿童躯体虐待的公众定义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1994年01期

7 潘建平,杨子尼,任旭红,王桂香,王惠珊,席卫平,马葆靖,石淑华,弋花妮,傅平,古桂雄,静进,俞红,李琼昭,李威,喻贵清,马西,吴娅莉,黎海芪;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的研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1期

8 陶芳标;黄锟;SoonduckKim;叶青;孙莹;张承业;周雨生;苏普玉;朱鹏;;青少年心理病理症状及应对方式与童年期反复躯体和情感虐待经历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9期

9 陈树林,郑全全,潘健男,郑胜圣;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10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郭果毅;儿童受虐方式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3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6 卢敏;殷恒婵;郭建富;;人际关系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刘洋;郭玉江;;身体自尊在职业女性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模型检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磊;殷恒婵;王茜;傅雪林;;应对策略在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压力间的中介作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吴健;陈善平;潘华山;梁建平;;在锻炼情境下2种运动承诺结构模型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闵亮;;基于工业数据的外部融资依赖与行业波动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与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胡保玲;云乐鑫;;网络顾客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顾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王茹;贾军;;优秀运动员目标定向、认知特质焦虑与自信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8 杜运周;任兵;陈忠卫;;先动性,合法化与中小企业成长——一个中介模型及其启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明;肖璐;;高管团队信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团队冲突的中介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易学东;高博;;网店形象通过信任中介作用影响顾客购买意向[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畅;监狱警察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姜亮;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丹;卷入程度对品牌偏好的影响:广告诉求的缓冲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凤尔翠,陶芳标,张洪波,王德斌,杨善发,苏普玉;农村儿童责打的频度和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6期

2 王庆雄;静进;;儿童虐待对健康和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1期

3 张敏;王礼桂;邢艳菲;;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相关因素及心理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1期

4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5 廖喜明;刘治民;;广州市中学生应激反应状况调查与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6年06期

6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年01期

7 范娟,杜亚松;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和信度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2期

8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上海常模的信度和效度[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9 潘建平;全国首届预防儿童虐待、忽视研讨会会议纪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年06期

10 杨世昌,张亚林,郭果毅,黄国平;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千万别对孩子实施心理虐待[J];早期教育;1998年10期

2 晓林;“心理虐待”要不得[J];少年儿童研究;1994年04期

3 王世岚,佘海英;警惕“应试教育”带来的“心理虐待”[J];辽宁教育;1997年04期

4 赵尚松;学校教育中心理虐待探析[J];教育评论;2002年01期

5 杨丹燕;幼儿园心理虐待问题之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6 ;如何面对丈夫的心理虐待[J];家庭科技;2003年09期

7 毛景焕!210097,毛景香;教学中的心理虐待现象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03期

8 刘奎军,杨洪芳;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心理虐待现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04期

9 毛景焕 ,毛景香;教学中的心理虐待现象透析[J];山东教育;2000年35期

10 李云;凌晨;刘晓丹;;儿童心理虐待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刘训俭;;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田春梅;张素珍;王素枝;;临床护士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正银;;儿科新护士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刁利华;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调查及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周丹;;影响口腔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及应对方式[A];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章金辉;严伟良;;老年人应对方式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赵坚;邹玉红;;高职大专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坚白;徐明莹;;改良森田治疗对康复期精神病人应对方式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兰波;[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山东枣庄市中区光明路小学 朱俊峥;[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蒲昭和;[N];光明日报;2000年

4 记者 宋广玉;[N];南京日报;2009年

5 文婧;[N];经济参考报;2009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志 葛建伟;[N];健康时报;2010年

7 ;[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1年

8 苏秦;[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李杨;[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徐安琪;[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辰;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D];中南大学;2010年

2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管冰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方正;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杨;慢性病患儿及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以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文燕;个性与情志致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邹韶红;夫妻暴力社会心理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性心理干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艳霞;儿童心理虐待对中小学生应对方式及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2 黄华;大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经历、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盼盼;初中生关系攻击与自立人格和心理虐待、忽视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胡雯;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倩倩;初中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袁辉;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段琪;交互分析理论视角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D];天津大学;2011年

8 闫志英;高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儿童心理虐待对中小学生应对方式及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6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