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蓝和粉:颜色—性别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6 07:24
  自幼儿时期起,我们周遭生活环境中就充斥着各种“男女有别”的联想线索。颜色即是其中典型一条:蓝色必然是男孩子的,粉色义不容辞是女孩子的。这些本来“无害”的线索固化在自动加工过程中,建立起可以触发和表达刻板信念的直接联想途径,从而沉淀了性别刻板印象。在我们的教育、求职生涯中,在各种杂志、广告、影视、文学等载体的宣传中,“男女平等”的主张让“男女有别”的刻板印象有所收敛,但“软歧视”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这影响着女性的教育、管理、事业成就以及她们的自信。本文阐述了建立刻板信念时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的交互作用,验证了颜色-性别联想思维的存在。为了探索颜色作用于性别认知的加工机制,本研究以当今认知热点——隐喻理论为依据,试图探寻性别颜色奥义,剖析隐喻概念间以相似性为关键点的映射关系。 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验证了当今社会普遍提倡的“粉红女孩/蓝色小伙”的颜色性别隐喻现象。研究一检验了蓝色-男性/粉色-女性的联接,表明颜色线索可以自动激活性别分类。依据隐喻理论,我们希望进一步研究这种自动化思维的作用机制,并认为关键点在相似性上。研究二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找出了性别和颜色概念联想的具体重合部分——相似性。研究...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性别刻板颜色
    1.1 社会文化中固着的性别颜色
        1.1.1 环境与性别刻板颜色
        1.1.2 社会文化与性别刻板颜色
    1.2 性别刻板颜色认知
        1.2.1 性别的颜色选择
        1.2.2 性别判断的颜色效应
2 性别颜色隐喻
    2.1 颜色域的心理认知
        2.1.1 颜色认知
        2.1.2 颜色联想
    2.2 性别隐喻
        2.2.1 隐喻概念及理论
        2.2.2 性别隐喻研究
    2.3 性别-颜色间的隐喻映射
        2.3.1 隐喻映射作用
        2.3.2 隐喻映射问题思考
3 研究提出及假设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假设
4 研究一
    4.1 方法
        4.1.1 被试和实验设计
        4.1.2 实验材料
    4.2 实验流程
    4.3 结果和讨论
    4.4 姓名修正实验
        4.4.1 颜色材料准备
        4.4.2 实验流程
        4.4.3 结果和讨论
5 研究二
    5.1 联想词汇
        5.1.1 被试和问卷实施
        5.1.2 词汇调查结果
    5.2 对联想词汇的聚类分析
        5.2.1 量表编制与实施
        5.2.2 聚类分析结果
        5.2.3 结果讨论
6 研究三
    6.1 方法
        6.1.1 实验设计及被试
        6.1.2 实验材料准备
    6.2 实验流程
    6.3 结果和讨论
    6.4 颜色感知区分实验
        6.4.1 被试及实验设计
        6.4.2 实验材料及流程
        6.4.3 结果与讨论
7 总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思考
    7.3 生活中的颜色性别隐喻现象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附录B 研究所用调查问卷
    附录C 实验指导语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95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995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