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8-31 06:00

  本文关键词: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studa20

                                                       作者:甘景梨,高存友,张东卫,张伟红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进行药物常规治疗,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2 mo的综合心理行为训练.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评定和检查,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 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训练组PANSS量表的阴性、反应缺乏及抑郁因子分及SDSS量表的职业和工作、社会外向性、家庭内活动减少、家庭职能、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及总分下降(P<0.05),P300靶刺激P3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P<0.01);对照组PANSS量表的抑郁因子分升高(P<0.05),SDSS量表的婚姻职能和生活自理因子分降低(P<0.05). 随访第12月的不依从率和复发率及总不依从率、总复发率和总病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综合心理行为训练有助于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心理行为训练;慢性病;精神分裂症;军事人员;康复心理学

0引言
  
  军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住院导致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衰退[1],药物治疗虽然对控制症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仍明显欠缺,而且依从性差容易导致病情复发.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长期效果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在我中心200304/200312住院的86例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2](CCMD3)中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持续2 a以上;无明显躯体疾病及药物滥用史;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达到显著进步疗效[3]. 入组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 训练组42(男22,女20)例;年龄(28.4±11.5)岁,受教育年限(10.1±4.2) a,病程(2.5±1.8) a,住院(5.5±3.6) mo,(2.6±1.5)次. 对照组44(男24,女20)例;年龄(28.2±10.8)岁,受教育年限(10.2±3.9) a,病程(2.3±1.6) a,住院(5.8±3.8) mo,(2.8±2.0)次. 入组时两组服药剂量(折算成氯丙嗪)分别为(558±305)mg/d和(568±296)mg/d. 两组比较,以上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行为训练. 综合心理行为训练由经培训的心理行为训练人员实施,时间为2 mo,内容主要包括心理训练,劳动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文体训练.

  1.2.2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估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由两名经过统一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3](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 认知功能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作为指标,由本中心专职电生理室医师进行评定. P300检查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脑诱发电位仪,在屏蔽隔音室中进行. 固定操作人员,统一指导语,统一实验时间. 记录电极按照国际电极10/20系统标准置于头皮CZ部位,前额正中央接地,双耳垂R1, R2置参考电极. 测试时要求被试清醒、放松、闭目,并集中注意力等待诱发刺激的出现. 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定,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时进行.

  1.2.3随访调查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分别于患者出院后6, 12和18 mo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不依从性、复发率和病残率. 患者能自愿按时复诊,按时服药为依从;在家属督促下勉强复诊和服药,或不能按预约时间复诊为不依从. 症状缓解6 mo以上,PANSS总分≥60分为复发;SDSS总分≥2分有社会功能缺陷,为病残.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输入微机,在统计学专家的指导下,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

  2结果

  2.1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精神症状的影响训练前两组PANSS的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训练后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后比较,阴性、反应缺乏、抑郁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身训练前后抑郁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前后PANSS各因子分(略)

  aP<0.05, bP<0.01 vs训练前; dP<0.01 vs训练后对照.

  2.2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训练前两组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训练组职业和工作、社会外向性、家庭内活动减少、家庭职能、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及总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自身训练前后各因子分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身训练前后婚姻职能和个人生活自理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前后SDSS各因子分(略)

  aP<0.05, bP<0.01 vs训练前; cP<0.05, dP<0.01 vs训练后对照.

  2.3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训练前两组P300主要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训练组与对照组及自身训练前后比较,靶刺激P3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前后P300主要指标(略)

  bP<0.01 vs训练前; cP<0.05, dP<0.01 vs训练后对照.

  2.4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长期康复效果的影响6,18 mo随访两组的不依从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mo两组间的不依从率和复发率以及总不依从率、总复发率和总病残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 下一篇:10年中医英译的研究回顾
  • 最近相关

    最新更新

    论文摘要 本文在习惯这一词语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了英、德、日、传统中国法制度建设的...论文摘要 非领导职务人员是干部队伍中的宝贵财富,但是在实践工作当中,由于多方面的...论文摘要 实践中对如何把握转制社区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定性常有争议,本文尝试结合...[全文]2013-06-25

    热门推荐

    [工程建筑]探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全文]2013-05-29

    热门标签


      本文关键词:综合心理行为训练对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6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