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专医护生归因方式与问题行为和心理症状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6 15:21

  本文关键词:中专医护生归因方式与问题行为和心理症状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琴美,何洁;儿童问题行为问卷项目对中国小学生的适用性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1期

2 周凯,余小鸣,叶广俊;中学生问题行为与课业负担[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3期

3 刘毅玮 ,封文波 ,韩宏莉;河北省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4 张智;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1期

5 莎·比道夫;史·比道夫;唐洪;;这孩子,招人喜欢[J];父母必读;1999年12期

6 韩骢,余小鸣,叶广俊;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因素结构和群体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7 余益兵,葛明贵;3~6岁幼儿社交地位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8 王玉林;;反思“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J];家庭中医药;2006年09期

9 刘毅玮 ,封文波 ,韩宏莉;河北省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9期

10 邹宇量;亲子关系与少年问题行为[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微微;苏虹;王忱成;单晓伟;韩琴;徐志伟;伍佳玲;;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文忠;邱炳武;施建农;林森;赵钰琳;;中学生抑郁与归因方式及家庭关系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品格研究协作组;;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品格形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孔繁昌;周宗奎;;人际信任在青少年归因方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琦;孙燕;贺婧;刘晓颖;;危机事件后个体户个性、归因方式对社会支持影响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但菲;王红艳;;幼儿问题行为的分析与矫治—心理学视野下的剖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许箐;;高中生归因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职校学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方式的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罗苏梅;王晓钧;宋金常;;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茂;[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莫源秋;[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赵仁伟、张晓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刘霞;[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晓;[N];苏州日报;2005年

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静;[N];健康报;2007年

7 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初级中学 张长林;[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胡闰;[N];六盘水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唐闻佳;[N];文汇报;2010年

10 刘晓祯 赵晨滨;[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纯;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心身作用及神经生物学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3 马可一;民营企业高管团队信任模式演变与绩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金良;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何洁;婴儿生气情绪及其对行为发展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6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魏海燕;研发人员工作动力行为的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罡;中专医护生归因方式与问题行为和心理症状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陈旭;上海大学生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鸿;海员归因方式与应付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昱文;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宁;慢性HBV感染患者负性自动思维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林锡栋;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归因方式及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秀丽;护士工作倦怠与归因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春燕;大学生自尊水平、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专医护生归因方式与问题行为和心理症状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3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