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国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成分及其与污名行为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7 15:18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成分及其与污名行为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 2013年

中国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成分及其与污名行为关系研究

刘欣  

【摘要】: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是指个体难以内省或精确识别的与心理疾病有关的痕迹,它潜在地调节着个体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消极观念和行为。在当今的中国,心理疾病污名已经严重阻碍了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 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设计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研究,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成分及其与污名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 研究一以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对心理疾病的典型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恐惧、羞耻的SC-IAT效应显著。该研究证实恐惧、羞耻是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典型成分。 研究二以6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的LAT效应显著,并且三者之间相关显著。该研究证实心理疾病污名主要由负面刻板印象、负性情绪体验以及消极行为倾向三个成分构成。 研究三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距离测验以及内隐联想测验对心理疾病内隐污名与污名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心理疾病内隐污名与自动化行为呈显著相关,与意识行为相关不显著。该研究说明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对自动化污名行为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谷峰;;《黄帝内经》对社会心理疾病的认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2 李强;高文珺;;心理疾病污名影响研究与展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管健;李强;;污名研究与多维层次表征模型的扩展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4 张宝山;俞国良;;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5 李强;高文珺;许丹;;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6 王晓刚;尹天子;黄希庭;;心理疾病内隐污名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7 张东宁;王有智;;IAT测验对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应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年04期

8 杨金花;王沛;袁斌;;大学生内隐艾滋病污名研究—来自IAT的证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梅;;污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认知根源与对策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6期

2 贺颖;江琦;;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攻击性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何莹;赵永乐;郑涌;;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4 刘欣;杨钢;汪凤炎;;心理疾病污名的结构:基于IAT的测量[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耿峰;董毅;刘寰忠;夏海涛;郁道鹏;蔡春岚;郜见亮;谢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2期

6 郑碧强;;社区矫正的污名化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以福建部分企业的社区矫正志愿者为中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程慧芳;;正确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白莉;;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歧视及消解策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谷子菊;;为“留守儿童”去污名化——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夏琼;王超群;;大众传媒健康传播的资源分布与理论模式[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0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雯波;传染病及其防控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昱娟;“新世纪”陕西文学与“缓慢城市化”[D];上海大学;2011年

3 陈静;媒介偏见的社会文化根源与控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超然;青春期艾滋病孤儿污名应对与创伤后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赖运成;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妮;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面孔表情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俊丽;抑郁自我污名、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3 宋平;共情对反应性攻击影响的ERP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超;心理距离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莹;问题学生污名经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单旭征;学生、家长及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王琛;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季;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9 栗波;中学生人格特质、知觉父亲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柳;同性恋者身份认同、对社会态度的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感染危险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3年03期

2 李梦飞;陈利军;轩志东;;河南某艺术学院研究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3 管健;;污名的概念发展与多维度模型建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刘彦;李俊梅;王利生;王丽敏;王振宏;张瑶;杨磊;李晓玲;;某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9期

5 佐斌;刘晅;;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6 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7 杨治良,刘素珍,钟毅平,高桦,唐永明;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8 张宝山;俞国良;;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9 李强;高文珺;许丹;;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10 李现红;何国平;王红红;;艾滋病羞辱和歧视的概念及研究工具发展状况[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一项心理学研究[D];烟台师范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江跃;她不是花痴[J];心理世界;1998年06期

2 朱洪发;大学生呼唤心理咨询[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李志刚;心理健康──思想教育的突破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10期

4 汪敏华;徐友浩;;针对大学生特点进行教育管理的探索[J];社会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5 公兰英;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2年05期

6 高青竹 ,顾福颖;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7 三江;;中国人为何不愿看心理医生[J];百科知识;2006年19期

8 李强;高文珺;许丹;;心理疾病污名形成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9 郗朝堂;论心理疾病与年龄关系及其治疗对策[J];邯郸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10 王廷兆;心理自救 解铃还需系铃人[J];医药与保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彩娥;张安让;苗维进;;自我设障倾向的形成与矫正[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徐秀明;;情绪话健康,,三趣乐晚年,唱响八字歌[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3 刘志文;;人文关怀在心理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吴桂芬;;对老年人心理疾病及心理健康的一点认识[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施建安;;陆军某部跨海登岛作战演习心理疾病的预防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华;伍友梅;;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胡景虹;郑丽娟;;浅谈精神病人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与危害及解决的思考[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霞;;健康的家庭教育该露面了[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周华琳;周瑞兰;樊立凤;;260例青少年学生心理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薛秀荣;;单亲儿童行为探索和心理疾病施治[A];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世明;[N];健康报;2003年

2 李国君;[N];市场报;2004年

3 孟 华;[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董卫国;[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杨颖 赵顺利 朱华 王影 实习生 王继凤;[N];郑州日报;2006年

6 是明启;[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亚康;[N];民族医药报;2000年

8 实习生 严锋林;[N];科技日报;2006年

9 苏晓波;[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10 李岚;[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2 肖三蓉;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阿玛(A.I.Elshafie);缰核参与腺苷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和可能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祝玉慧;情志交织致病与伤脏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陈煜辉;中医情志学科建设及情志病证临床防治框架构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王渭玲;媒体暴力信息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欣;中国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成分及其与污名行为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雪娜;济南市热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胤;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4 崔雪莲;经颅磁刺激(TMS)联合药物治疗对军人抑郁症疗效的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王慧芳;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淑军;威海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杨倩;中医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及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玮;论音乐教育对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芳;基于脑电信号的KNN及Na(?)ve Bayes分类器在OPTIMI系统中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杨娣;我国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成分及其与污名行为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2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0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