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5 21:24

  本文关键词:围产期心理量表的信度、效度评定及围产期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临床研究 首席医学网      2007年09月21日 20:07:42 Friday  

 

  加入收藏夹   官方投稿信息

作者:刘火姐 陈洁芬    作者单位:516001广东省惠州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产褥期 母婴保健 服务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200例,其中剖宫产63例(3例为双胎妊娠),顺产137例,新生儿203例接受产后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期产妇200例,其中剖宫产70例(1例为双胎妊娠),顺产130例,新生儿101例为对照组,出院前同样接受病区责任护士有关母婴保健知识的常规教育;对实验组产妇在出院前讲解延伸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怎样根据自己的意愿获得母婴保健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详细的登记以便联系。

  方法:①设立产后“亲情服务”中心小组 :在产科门诊及病房的护理队伍中选出资历较深、临床经验丰富、语言沟通能力较强、富有爱心、有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人员6人,组成产后“亲情服务”中心小组,其中由产房的护士长为组长,“亲情服务”中心根据产妇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母婴保健延伸服务,在产褥期为母婴提供充满“人情味”的多样化的保健服务及连续性的、专业性的帮助和支持。②亲情服务“中心小组上门服务:   产妇出院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保健问题,如母乳喂养困难、新生儿皮肤及脐部感染、新生儿护理问题、产妇心理适应问题等,需要护理人员指导及帮助解决时。由产妇提出或产妇家属提出建议,有亲情服务”中心的人员进行有偿的家庭访视服务,上门服务前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及需求,上门时必须穿上医院专门为“亲情服务”配置的粉红温馨色调的服装,同时佩戴胸卡,服务后征求产妇及家属意见,并跟踪服务。 ③电话咨询:在产科设“亲情服务”咨询电话,通过咨询电话,指导新妈妈解决在产后母婴自我照护中的常见的问题,产妇在家遇到困难时可随时电话咨询,护理人员会给予咨询者满意的指导。 ④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在产科门诊设“新妈妈”课堂,产妇满月后,新爸爸妈妈们自愿参加,进行互动式的小教学班,每次15~20人,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宝宝养育及自我康复经历相互交流,育儿技能比赛、产后疑难问题咨询,育儿专家授课或解答疑问,技能示范;寓教于乐,以人性化服务,巩固产妇及丈夫为人父母的技能,增添信心,使产褥期成为幸福快乐的过程。

  评估: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两组产妇均在产后42天回院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参照文献自行设计[1],结合互动活动中产妇经常提出的问题,设立问卷的项目。问卷项目的内容包括:①孕妇的基本情况、分娩及喂养方式等;②接受医院延伸服务情况以及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③产后母婴健康状况、产妇角色适应及心理状况、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巧的掌握等。由产妇自愿填写调查表,根据自己的感受或问题产生的程度不同,按5分制评分,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价。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文化程度、营养状况、产前及产后的教育方面相似;年龄在22~36岁,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母婴健康评价及保健知识需求的项目都有较高的反映,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腹泻、脐部及皮肤感染发生率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在母乳喂养成功率实验组为91%,对照组为63%(P<0.01)。在产褥期乳头皲裂、乳汁分泌不足、乳汁淤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

  讨论

  医院的延伸服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我院开展延伸服务的形式特点是:产妇根据需要选择服务形式,产妇的家属可以参与有关的活动,在家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得到保健人员的帮助,或根据自己的需要请服务中心的人员上门服务;产后“亲情服务”中心人员处处为产妇着想,耐心热情的服务,不仅为产褥期的母婴提供了连续性的帮助支持,以及充满“人情味”的关爱,还能与产妇成为好朋友,成为产妇的精神支柱;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有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走向家庭,提供优质的母婴保健服务,,扩大了服务领域,是临床整体护理的延伸[2],通过延伸服务,能及时得到医疗质量的信息反馈,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也从不同的角度补充了社区的服务力量,解决了产妇出院支持不足的问题,拓展了医院的服务领域,促进了医院自身的发展,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需求是现代医院的发展方向。母婴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繁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属社会的高危人群,此期,母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不稳定时期,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必然存在着诸多健康的问题。需要给母婴提供有效的、连续的母婴保健支持[3]。社区母婴保健服务由于其职责、作用权限,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家庭对母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架起从医院到家庭的桥梁,避免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产妇出院后母婴保健服务、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产褥期母婴健康的需求,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增庆,围产期心理量表的信度、效度评定及围产期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6):528~529

  2 郭燕红. 发展护理事业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23

  3 余江,王仙园.21世纪健康促进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发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37~439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本文关键词:围产期心理量表的信度、效度评定及围产期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1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