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7 09:31

  本文关键词: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财经大学》 2012年

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研究

孙辉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我国的劳动关系状况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劳动力市场,劳动合同作为一种有形的契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国“劳弱资强”的现实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我国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的法律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体系只能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心理契约作为一种新型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它可以促使员工从精神和心灵上与企业达成默契,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关系需要依靠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的相互配合来规范和管理。 国外学者已经对心理契约理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诸多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良好的心理契约对形成和谐劳动关系有促进作用。但这些研究是基于外国企业内员工开展的,对我国国内企业来说只是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心理契约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也能在使用不当时给劳动关系带来威胁。为了解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契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作用,本论文选取国内钢铁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开展此项研究。在对心理契约和劳动关系相关文献总结时发现,心理契约也可以通过组织公民行为间接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在借鉴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在原模型上引入了一个中介变量,建立了一个心理契约对劳动关系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研究模型。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文献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研究涉及到的变量,具体来说,文献综述包括心理契约方面的理论:其概念的提出、发展及其结构维度;劳动关系方面的文献:劳动关系概念的界定,国外各劳动关系学派的观点以及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组织公民行为方面的文献:其概念的提出、发展以及其维度的划分,文献综述为后面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获取数据,问卷设计过程涉及三个量表:心理契约量表、组织公民行为量表和劳动关系量表,由于这三个量表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因此可以找到成熟的量表以供参考;数据收集完成后,使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并在最后验证了研究假设,检验了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效应。 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和劳动关系之间的联系,不但得到了心理契约对劳动关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关系,也得到了三个变量不同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中介变量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得到的结论是:组织公民行为对劳动关系和心理契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规范契约、人际契约和发展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四个维度(认同组织、利他主义、责任感和维护组织)显著正相关; (2)心理契约与劳动关系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规范契约、人际契约和发展契约)与劳动关系的四个维度(薪酬水平、劳动保护与培训、社会保障和员工权益)显著正相关; (3)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对劳动关系都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而只有人际契约和发展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 (4)心理契约除了能够直接作用于劳动关系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公民行为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劳动关系状况,其中,组织公民行为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论文最后依据研究结论从心理契约角度给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给予了说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2.92;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鸣;;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现实原因及其规避[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2 覃柳琴;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J];桂海论丛;1995年03期

3 朱晓妹;王重鸣;;员工心理契约及其组织效果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4 姚先国,郭东杰;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5 李世军;陆燕春;;如何区分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和承揽关系[J];经济论坛;2006年02期

6 陈巧梅;王小蓝;;工作投入与心理契约违背的关系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7 姜颖;王向前;张冬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劳动;2006年09期

8 刘中虎;心理契约与劳动关系的研究[J];南方经济;2004年07期

9 袁凌;刘星;;转型时期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求索;2007年08期

10 王养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性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苗;伍争荣;;心理契约对家族企业员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张颖;;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忠诚度管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徐虹;;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吴连霞;;中国工会制度自发秩序的演进路径——以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为分析框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5 韩蓄;;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陈江;;基于ARMA模型的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机制实证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杨正喜;潘军;;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刘湘国;论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微观协调机制建设[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雷亮;;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顾客满意管理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刘苹;;产权视野下我国职业体育运动员与俱乐部劳资关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娜;;企业社会工作对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介入[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祝江燕;;从组织责任视角探析心理契约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忠卫;魏丽红;;知识型员工与组织间心理契约关系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静抒;;“金苹果”理论与员工承诺管理[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马丽波;白冰;;心理契约、组织信任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尹庆双;杨英强;;论劳动关系和谐机制的构建[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康静萍;;经济危机背景下劳动收益比重问题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康静萍;朱吉江;;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邱玮;服务品牌内化的构成要素与过程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遐;“军民结合”战略实施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谢文武;企业社会绩效的治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7 尹碧昌;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庄玉梅;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员工绩效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文;组织内社会交换对工作产出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白艳莉;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文婷;涉农企业员工组织承诺与敬业度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曾斌;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少群;患者参与、医患心理契约违背与患者信任的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春兰;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玉飞;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峰;心理契约对私营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钟平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龙井仁;SA8000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外贸法律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帮成;基于心理契约的留任员工思路[J];中国人才;2002年09期

2 李莉,陆继芬;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J];北方经贸;2003年01期

3 朱晓妹;王重鸣;;员工心理契约及其组织效果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4 姚先国,郭东杰;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5 姜方放,李海霞,程德俊;心理契约违背理论及其在企业购并整合中的应用[J];管理现代化;2002年05期

6 武欣,吴志明;基于心理契约的组织公民行为管理[J];管理现代化;2005年02期

7 李峰,穆方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探讨[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研究版);2004年02期

8 陈加洲,凌文辁,方俐洛;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9 郑明彩;新时期中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5年09期

10 张爱武;李锡元;;组织—员工雇佣关系与知识共享[J];经济管理;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虹;;重视心理契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江苏纺织;2008年12期

2 余琛;不同心理契约满足状态下员工结果变量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年S1期

3 李洁;;心理契约管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3期

4 刘媛;;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9期

5 严红;唐筱琳;;心理契约对知识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管理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6期

6 罗秋明;;论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谭清蓉;;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J];管理观察;2009年14期

8 魏江茹;朱国云;刘宁;;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2期

9 陈微波;论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以劳动契约与心理契约的融合为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韩小荣;;心理契约视阈中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冬;秦昕;;破镜能否重圆? 承诺破坏和承诺恢复之于心理契约和对高管的信任的影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闵琳琳;;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康蕾;;从心理契约违约角度透视企业雇佣关系[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蔡文著;;农产品营销中农户-龙头企业心理契约结构维度的探索与验证——基于江西省农户的调研[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王勃琳;邢宝学;李占强;;基于心理契约的雇员关系资本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刘勇;王治国;;银行员工心理契约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高晓芹;郝占刚;王桐;;心理契约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李育辉;;IT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行为风险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9 陈加洲;方俐洛;凌文辁;;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与量表建构[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吴丽丽;段炜;;心理契约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西城区领导人才考评中心 翁力翔;[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2 ;[N];市场报;2003年

3 易名;[N];发展导报;2003年

4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赵修文;[N];经理日报;2009年

5 龙帆;[N];医药经济报;2008年

6 子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驻马店市公路管理局 王炳安;[N];驻马店日报;2010年

8 牛永青;[N];石油管道报;2004年

9 陕西西汉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张继欣;[N];西部法制报;2010年

10 胡寅鹏 中远(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部;[N];中国远洋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锋;知识员工心理契约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张立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契约形成、履行、破裂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玮;领导—下属人口统计特征的正向差异对心理契约破裂的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白艳莉;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石寿松;基于心理契约的军队大学生士兵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余琛;员工心理契约与持股计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焦燕莉;基于感知价值的员工心理契约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侯景亮;基于心理契约的施工项目团队成员激励及目标实现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余可发;顾客心理契约对品牌忠诚作用机理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丙巾;基于心理契约的人格特质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程璐;心理契约对劳动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邹敏;劳动合同特征对员工心理契约及其履行认知的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莉;国有担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员工心理契约互动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张文华;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企业员工激励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陈莹;基于心理契约的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娟;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及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关雪微;心理契约视角的企业外派员工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维;基于心理契约的家族企业劳资冲突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丽媛;中小学教师心理契约、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2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