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3 11:1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医科大学》 2011年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徐志伟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伤行为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安徽省长丰及望江两县作为研究现场,在所选两县随机抽取四所中学,以所抽中学的初一至初三3个年级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3402名学生。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在调查员的帮助下,以匿名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N-S内外控制源量表、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在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无自伤、偶尔自伤及反复自伤作为三分类因变量,以性别、年级、自我报告与父亲关系、自我报告与母亲关系、自我报告家庭经济水平、自我报告过去一年在班上的成绩,以及留守、心理控制源、SCL-90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 结果两地初中生总体自伤发生率较高(30.2%),年级较高(P0.01)、成绩较差(P0.01)、家庭经济水平较差(P0.01)、与父亲关系较差(P0.01)及与母亲关系较差(P0.01)的中学生自伤发生率较高。留守初中生自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初中生(P0.01),同时留守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得分及症状自评量表的所有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高年级、自我报告与父亲关系较差、心理外控、心理躯体化以及敌对症状可能为初中生自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初中生自伤行为多见,其中留守初中生心理相对外控,自评症状较多,自伤发生率更高,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儿童自伤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35.5
【目录】:

  • 英文缩略词5-6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9
  • 引言9
  • 对象与方法9-12
  • 结果12-35
  • 讨论35-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附录44-45
  • 致谢45-46
  • 综述46-56
  • 参考文献51-56
  • 附录 调查表56-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彭朝琼;周丽;董国营;;深圳市青少年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3 刘金平;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闫瑞红;雷璇;张澜;;大学生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5 李晶,杨本付,陈莉,刘根义,刘慧;亲子关系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魏俊彪;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年03期

    7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8 郭庆科;;心理控制源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1999年04期

    9 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4期

    10 胡明月;李嫱;王文蔚;;温州市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雨涵;周宵;;关于人格研究本土化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刘强;;农村留守幼儿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3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5 穆青;当今女中学生的性别压力与性别理想[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高屹;于新红;张瑞凯;;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曹淼孙;董启清;;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王翠梅;;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研究[J];才智;2009年31期

    9 高颖;;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J];才智;2011年36期

    10 鲍娜娜;闫兴华;;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2 王广聪;;关于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魏俊彪;胡春博;;大学生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占虎;;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调查结果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娟娟;张万军;李杰;郑睿智;冯晓明;黄芬;;安徽省某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7 周丽;吴宇;吴小敏;;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系统效果评估[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李强;臧文斌;;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9 赵菊敏;;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研究状况综述[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课题成果展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金明;品牌钟爱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良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成绩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新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青涛;青少年运动员对体育明星崇拜现象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骏;延吉市赴韩劳务者留守子女监护组织建设探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李翠英;;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频率对子女行为的影响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黄楚玉,冯明晖,林舜亮,杨岭生;大陆、港澳地区研究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广东医学;2005年02期

    6 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严征;柯雪琴;叶旭军;王红妹;施卫星;李鲁;;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性别、年龄、户籍之间的关系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8 米万均,陈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概况[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范亚平,孙业桓,张燕,余向东,周宗国,钮丽,查日胜,郭书芹;中学生再发意外伤害危险因素[J];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03期

    10 刘连龙,张富昌;秦巴山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双;韦小满;;国外关于特殊儿童自伤行为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2 宗尽炎;;改善孤独症儿童自伤行为的个案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2期

    3 徐志伟;苏虹;伍佳玲;常微微;孙业桓;;农村留守中学生自伤行为及与心理控制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7期

    4 杨阳;雷秀雅;李建平;;关于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林云强;张福娟;;学生课堂自伤行为的分析及干预策略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1期

    6 晓天;;警惕孩子的自伤行为[J];青春期健康;2010年07期

    7 北科;;她为何忍不住想要自残[J];高中生之友;2007年06期

    8 孙莹;陶芳标;许韶君;朱鹏;黄锟;苏普玉;;安徽省农村中学生自伤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5期

    9 刘敏;公民支配身体行为的法理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10 萧文;;如何处置有自伤倾向的个案[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丽丽;;隐藏的伤疤——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罗建强;陈玲;;58例海洛因依赖患者吞入异物观察分析[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秦丽丽;;一例自伤孩子的家庭危机干预[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爱军;李安民;张海涛;;自伤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的外科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刘爱军;李安民;张海涛;;自伤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的外科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辛彦君;王艳芬;;海洛因依赖者多次吞食异物情况分析—附报告[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王端秀;;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伤行为的识别[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钧华;;截肢前抑郁患者的护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季芳;万玉玲;徐强;饶军华;刘晓明;;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自伤行为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刘爱军;李安民;张海涛;;自伤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的外科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浩龙;[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葛新成;[N];科技日报;2004年

    3 耿晶;[N];海南日报;2006年

    4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儿少科主任医师 杜亚松 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5 记者 熊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主任医师 王有国;[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刘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张瑞芳;[N];临汾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津津 见习记者 左虑远;[N];湘潭日报;2010年

    10 邓祥国;[N];人民代表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丽霞;一样自伤两样人:自伤青少年的分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明;青年人自伤行为的遗传多态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婷婷;大学生自伤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孙立双;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功能性行为评估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肖亚男;童年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志伟;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7 黄蕾;青少年学生自评亚健康状况的随访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万宇辉;青少年亚健康与多种身心健康问题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郭红;教唆他人自害行为的定性与处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艳琴;白术芍药散加味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0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0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