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多元主体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4 07:57

  本文关键词:群体行为和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机制——勒庞《乌合之众》和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读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

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多元主体互动研究

李淼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始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并存的局面。在这样一个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加上利益均衡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尚不健全而导致了群体性事件频发。而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并且“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结构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各种由网络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发生,频率也超过了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这对当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一些网民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或者实现某种目的,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信息传播、号召舆论以表明观点或发泄不满,并很快使之成为焦点,从而引起更多网民的关注响应,而最终对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具有参与人数众多、参与面广,瞬间爆发、信息快速高度传播,虚实互动、现实与网络交替,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加大了政府监控与引导的难度。如何正确认识及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政府管理的挑战与难题,同时也是社会多元主体应尽的职责义务。因此,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并进行良性互动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试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公共管理学、传播学等视角为出发点,以治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多中心理论等为理论支撑,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多元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多元互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然后对多元互动中各主体的职责、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完善,以优化多元互动,并提出了解决多元互动问题的对策。 本文的特点在于根据危机管理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与目标从动态的角度对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优化、重构,以期对处理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起到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带芽;;社会中介组织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杜骏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9年07期

3 陈浩;薛婷;乐国安;;集群行为诸相关概念分类新框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程新英;西方社会冲突理论评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徐祖荣;;治理与善治语境下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7 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许诚;;网络舆情折射热点 各级政府积极应对[J];民主与科学;2009年01期

8 杨久华;;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模式、原因及其防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薛澜,张强;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张兆端;;群体行为和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机制——勒庞《乌合之众》和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读介[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泽锋;网络群体事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陈蓉蓉;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马蔡琛;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管理改革[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张晓军;齐海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练;;推进政府改革的有效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李亚臣;;新时期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8 陈东旭;;新公共管理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明成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武红阵;;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元治理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原方;;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5 康丽霞;;关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若干问题的思考[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廖慧卿;;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的多中心治理之维[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吴建勋;;地方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绩效评估指标:比较与遴选[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8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明水;;关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防止腐败滋生的对策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马起辉;徐敏宁;;政府职能定位的三维考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琪;危机应对体系评估与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静;中国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政府行为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许春慧;公共再就业培训研究——以广西为例[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丽维;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杨松;什么是集体行为?——帕克对集体行为的解释[J];百科知识;1996年04期

3 杨久华;;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赵玉娇;;公共危机治理中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与完善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4期

5 石长峰;;“网络暴民”,劣根之痛[J];东北之窗;2006年16期

6 杨孟尧;;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初探[J];东南传播;2008年07期

7 樊帆;彭晓保;郭鹏;;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国际合作与借鉴[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8 王春娣;;论社会协商机制——以行业协会为视角[J];法学家;2005年04期

9 姚江龙;;网络暴力事件特征分析及防范策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韩笑莲;王广郊;;社会失范理论——浅析迪尔凯姆和默顿的犯罪学思想[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亮;当前中国公共危机常态化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景卉;网络世界两个基本属性的哲学探究[D];东华大学;2007年

2 彭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分析和防范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尚香钰;聚涌效应下的网络事件传播[D];苏州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3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4 王鲁军;张闻一;;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11期

5 王锡锌;;从“管理”走向“参与”的转变[J];人民论坛;2009年16期

6 燕继荣;;诊断群体性事件的三种理论依据[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7 王顺美;;提升公权力公信力与防范群体性事件是正向关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8 ;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加[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9 曹英;;群体性事件中信息处理的策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笑春;;重建信任: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所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倪晓;[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N];巢湖日报;2007年

7 董倍宏;[N];陇南日报;2008年

8 陈立雄;[N];广西日报;2008年

9 王德聪;[N];毕节日报;2008年

10 江玲玲 月航 李超;[N];常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馨;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角色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群体行为和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机制——勒庞《乌合之众》和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读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1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