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影响专业性心理求助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6-10-28 11:02

  本文关键词:归因、自我效能和社会容认度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研究进展

蕉圄:坠堡2塑至g旦筮2鲞筮垒塑地!趔匹鱼到巴§迪鱼丛£Ⅱl璺!丛塑她:△螋煎2螋:y丛:2:№!璺

2.4尝试在实验条件下,考察影响专业性心理求助行为的心

2003.11(3):180-184.

理因素: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在问卷的使用上,针对同一变量,很少研究者使用同样的问卷或量表,导致研究结果难以对比。通过问卷或量表调查,容易忽略某些变量,也容易夸大某些变量的作用。对心理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难以下因果关系的结论。

2.5增强对大学生群体以外的人群的专业性心理求助行为

夏勉,江光荣.归因、自我效能和社会容认度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39(5):892—900.

余晓敏,江光荣.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杨颖.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及其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的研究:被试样本多为大学生,截至目前,仅有l篇文献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探讨心理变量与专业性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在此方面,国内尚未有以社会群体为对象进行探讨。目前。中学生、研究生自杀率有所上升,根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

与干预中心的研究结果,70%左右的自杀死亡者或自杀未遂

夏勉,江光荣.个人责任归因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中国临

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217—222.

余晓敏,江光荣.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5):444—445.

段文婷,江光荣.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决策过程的特征分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江光荣,夏勉.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一决策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88—894.

(收稿日期:2009一05—0r7)

者从来没有寻求过任何形式的帮助。因此。对于回避专业性

心理求助行为的原因和对策的探讨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郝志红。梁宝勇,邵秀巧.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1):70_75.

作者简介:邵海英,女,1982年12月生,助教,广东白云学院,

510450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求助行为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透视

安徽省太和县第二中学(236600)

李修责

对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大声斥责“某某某给我滚出

任、按绩取酬,在教育教学上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付考试,在学校考核上要应付各类检查、督导、评估、验收等,这些让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疲惫,并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逐渐演化为心理压力。

2.2社会期望不断攀升:社会过高的期望投射到中小学教师身上,往往会造成他们为过分追求人格的完美而常常求全责备。社会期望过高,价值目标难及,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使他们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大大减弱。

2.3

去”;对后进生常说“你真笨”之类的话;对损伤自己尊严的学

生破口大骂,甚至殴打学生……这是教育的窘涩、社会的悲

哀、还是一种心理的变形?笔者认为在体罚、辱骂等侵害学生事件频发的背后,恰恰是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如何在自身与社会发展中寻求一种平衡的心理支

点,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l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公布的一份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

自我调适力不强: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能运用有效的

心理防御机制有节制地把心中的积郁发泄出来,加上缺乏心理健康意识,缺少心理健康知识,使自身承受各种压力的强度不够、自我调适力不强。另外,中小学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言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和榜样、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等,“角色超负荷”及角色错位使中小学教师难以承受和适应,角色冲突常常会引发心理冲突。

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学生知识学习和身心发展造成伤害,还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心理健康。因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民关注,否则将会使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陷入恶性循环。

首先,影响教育对象——学生。教师的情绪情感、待人处

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老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

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焦躁情绪;心理失衡、精神沮丧导致的抑郁情绪;受同事突出的教学成绩、出色的工作能力刺激而产生的嫉妒情绪;对学生使用霸权话语、肢体体罚的暴

力倾向;寂寞独往、清高傲慢的孤傲倾向;因职业地位、经济待遇低下表现出的自卑倾向。

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基于教育的时代性和职业的特殊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鉴于自身的职业感受,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2.1学校工作压力过大:在自我发展上要评定职称、资格聘

万方数据


  本文关键词:归因、自我效能和社会容认度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6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c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