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功能性身心训练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8 18:10

  本文关键词:军人心理行为训练融入军事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功能性身心训练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效果研究


  军事训练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战场能打赢的重要保证,然而现阶段的更多军事训练停留在对军人的运动表现与军事技能层面的训练,缺乏对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以及支撑军事体能和军事技能的运动功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心理与身体功能适应入手,运用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旨在强化战士身体运动功能的同时增强其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并能主动适应军事训练,减少训练伤的发生,为促进作战需要的科学化的军事训练模式与军事训练的医务监督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全军卫勤训练基地 2014 年参与培训的战士为研究对象,共计 40 人。 入选战士均无心理健康问题、训练伤病、感冒及慢性疾病。 平均年龄(19.37±2.50)岁,身高(170.11±4.70)cm,体重(61.95±6.38)kg. 本研究均征得受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本研究规定的功能性身心训练与军事训练相结合。根据第一次功能动作测试结果和心理测试状况,分析受试者身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功能性身心训练方案。把该组训练方案穿插入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共进行为期 8 周的训练(试验训练),每周训练3 次,每次 1.5 h.具体训练内容为:A 动作准备训练:动态拉伸、神经激活;B 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悬吊举腿训练;C 速度训练:弹力绳抗阻跑、跑台阶、跑跨栏架、折返跑;D 有氧训练:12 min 跑;E 心理行为训练:超越自我、勇攀高峰、信任背摔;F 康复再生训练:静力拉伸、扳机放松、泡沫轴滚动;G 综合训练:400 m 障碍跑的阶段性练习和完整练习。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量表测试 采用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包括 90 个问题,设置有 9 个基本症状因子[1],内容涵盖躯体化、敌对性、人际关系、焦虑等方面。

  1.3.2 功能动作筛查测试 采用功能动作筛查测试评分系统。 功能动作筛查是通过深蹲、跨栏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等 7 个动作表现对机体发生训练损伤预判。 该测试分为 4 级评分制:受试者按规定完成动作时出现机体疼痛记 0 分;受试者不能完成规定的测试动作记 1 分;受试者完成规定动作但出现机体的代偿现象记 2 分;受试者顺利准确完成规定动作记3 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受训者实验前后动作功能筛查测试各项动作平均得分采用秩和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身心功能性训练对战士心理应激素质水平的影响
  
  通过 8 周的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训练前后的SCL-90 各 因子得分比较 , 除恐怖 、 偏执因子外 , 剩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或 P < 0.01)。见表 1.【1】

  
  2.2 功能性身心训练对战士身体运动功能水平的影响
  
  训练前后进行功能动作筛查测试,结果显示,7 个动作训练前后的得分除直线弓箭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 0.05),其余 6 个测试动作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 2.【2】

功能性身心训练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效果研究

  
  3 讨论
  
  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是融合功能性体能训练和心理行为训练,旨在从训练的视角提升人体运动功能和心理素质的新型训练模式。心理行为训练沿用并创新了拓展训练的“体验式”培训的理念[3]. 因此它的训练模式的产生与拓展训练有很深的渊源。 同时,以军队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心理应激情境,对受试者进行心理素质进行培训,有助于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8 周功能性身心训练结束后,进行训练后的SCL-90 测试并与训练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除SCL-90 量表中的恐怖 、偏执因子不具有显着性变化外,其余各因子都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躯体化、强迫因子呈现显着性差异(P < 0.05),敌对性、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 0.01)。 由此看出,通过身心功能干预的阶段性训练,对受训者的心理主观应激心理因子,如自信、焦虑、团队协作、抑郁等个性负面因子具有良好的正向影响。

  身体功能性训练最早起源于美国 AP 公司,主要是由美国矫形训练专家 Gray Cook 和训练专家 LeeBurton 等设计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4]. 与只注重运动表现的传统体能训练不同,身体功能性训练是通过功能动作的练习,注重人体的动力链的整体训练,强调能量传递的效能,从人体最基本的灵活性、稳定性开始,到有效的动作模式、人体的运动和心理表现,最后到运动技术,形成阶段性、多层次的系统训练模式[5-6].

  功能性身心训练的第一步是进行功能动作筛查。

  功能动作筛查是一个预测系统,它是依靠 7 个功能动作观察和 3 个排除性测试对人体基本动作的情况进行确认、分级和排序。 预判人体在运动训练中由于肌肉、筋膜、骨骼的不适应性造成损伤的可能性[7]. 测试项目包括:深蹲、跨栏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直腿主动上抬、躯干稳定俯卧撑、扭转/旋转稳定性并附有 3 个伤病排查动作。 有研究表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总分在 14 分以上者,运动训练中受伤的概率远比测试在 14 分以下者小[8-9]. 通过功能动作筛查测试推断人体运动系统存在的运动代偿与受限,为制订安全科学且能有效预防训练伤的训练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训练前对实验组进行功能动作筛查测试研究,根据实验前测试数据分析可见,受试的人员运动系统的功能水平整体不太理想,特别是如跨栏步、旋转稳定性等非对称性动作测试项目得分较低。受测人员完成动作测试时容易出现动作代偿性现象,导致人体运动能量的损耗和力量传导的损失,并且运动表现中动作的长期代偿和不对称是产生训练伤病的最主要内在隐患[10]. 本研究通过 8 周的功能性身心干预训练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后再次进行功能动作筛查测试,并进行实验组训练前后比较,有 6 个动作训练前后的得分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由此可见,通过身心功能性干预训练对测试人员的运动功能,特别是人体最基础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具有显着性的提升,该训练对适应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也为训练损伤的预防提供了身体的功能性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2] 格雷。库克。动作-功能动作体系[M].张英波,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3] 杨杰,黄文砚,杨飞。军人心理行为训练融入军事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2,27(6):53-55.
  [4] Gray C,Lee B,Barb H. Pre-ParticipationScreening:The Useof Fundamental Movements as anAssessment of FunctionPart 2 [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2006,1:132-139.
  [5] 李丹阳,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 :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72-76.
  [6] 龙斌,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72-76.
  [7] 邓运龙。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功能动作筛查与纠正练习[J].人民军医,2012,55(10):1058-1059.
  [8] Pasanen K,Parkkari J,Pasanen M,et al. Neuromuscular train-ing and the risk of leg injuries in female floorball players: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J]. BMJ,2008,18:605-614.
  [9] Emery CA,Cassidy JD,Klassen TP,et al. Effectiveness ofa home -based balance -trai ning program in reducingsports-related injuries among healthy adolescents: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Can Med Assoc J,2005,172(6):749-754.
  [10] 扆铮,尹军。对“功能动作训练”之“功能动作筛查”的审视与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3):62-70.


  本文关键词:军人心理行为训练融入军事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6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