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经前期综合征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初探及中医证型的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2 09:17

  本文关键词: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年

经前期综合征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初探及中医证型的初步分析

付磊强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问卷调查,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女性月经前综合征(PMS)发病及转归的影响,同时分析中医病证在经前期综合征中的特点,为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有效的干预治疗,妇女心理保健工作以及临床处方用药和辨证施治提供依据和参考。本调查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引起经前期综合征的心理原因。即不良情绪及性格特征。“社会因素”主要指引起经前期综合征的非心理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生活事件等不良精神刺激因素。 方法: 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和成都市妇产科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经前期综合征病人108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基本情况和经前症状)、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自我评定焦虑量表(SAS)、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6个不同方面的调查表作为调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社会影响以及中医辨证分型调查;同时选择成都市企业、学校及附近郊县的月经规律、无精神障碍疾病的正常妇女108例作为参照。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和焦虑的发生率均比正常妇女明显增高,PMS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经前心理障碍及社会因素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调查中80%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因素(P<0.001)及其他影响因素存在。在中医辨证分型中以肝郁证所占比例最大,占44.44%。不同证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个性特征总体分布有较显著差异(P<0.001),表现为胆汁质倾向(外向不稳定型)、抑郁质倾向(内向不稳定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易出现肝郁型表现;多血质倾向(外向稳定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则易出现脾虚型和其他型表现;而粘液质倾向(内向稳定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易出现血虚型表现。不同中医证型PMS患者与LES之间,发现肝郁证型组LES积分(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明显高于其它三个证型(P<0.001)。 结论: 1.PMS患者以抑郁、焦虑为主的情绪不稳定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经前期的心理变化及躯体不适感增加。其中不稳定的心理情绪及生活事件刺激对发生PMS有很大影响。 2.PMS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型(包括肝火上炎),其次为脾虚型。 3.肝郁型PMS患者与心理异常状态、社会生活不良刺激、个性特征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这些因素与经前期综合征之间有内在联系。 4.在临床诊治PMS患者除应善于运用中医调“情”的方药之外,可尚从加强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开设妇科心理咨询门诊等方面进行心理指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271.1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8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8-9
  • 前言9-10
  • 1.资料与方法10-12
  • 1.1 调查对象10
  • 1.2 调查方法10-12
  •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12
  • 2.诊断标准12-14
  • 2.1 诊断标准12-13
  • 2.1.1 纳入标准13
  • 2.1.2 排除标准13
  • 2.2 中医诊断标准13-14
  • 2.3 调查设计流程图14
  • 3.调查结果14-24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比较15-16
  • 3.2 调查对象心理状态(因素)调查结果比较16-19
  • 3.2.1 病例组各种症状的发生情况16
  • 3.2.2 两组调查对象精神状态测评结果比较16-17
  • 3.2.3 病例组按病程分组精神状态测评结果17
  • 3.2.4 两组调查对象症状自评(SCL)结果心理状态评定比较:17-18
  • 3.2.5 两组调查对象艾森克人格侧验(EPQ)结果比较18-19
  • 3.3 调查对象生活事件(社会因素)调查结果19-20
  • 3.3.1 两组调查对象生活事件量表(LSE)评分结果比较19
  • 3.3.2 不同病程戌S与生活事件评分结果比较19-20
  • 3.4 PMS中医证型调查结果20-24
  • 3.4.1 病例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20-22
  • 3.4.2 病例组不同病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22
  • 3.4.3 病例组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 3.4.4 PMS患者中医证型与个性特征的关系22-23
  • 3.4.5 病例组中医证型与生活事件的关系23-24
  • 4.讨论24-30
  • 4.1 经前期综合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24-26
  • 4.1.1 两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比较分析24
  • 4.1.2 PMS与心理因素相关分析24-26
  • 4.1.3 PMS与生活事件(社会因素)相关分析26
  • 4.2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证型相关分析26-30
  • 4.2.1 PMS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27
  • 4.2.2 PMS中医证型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27-28
  • 4.2.3 PMS中医证型与生活事件(社会因素)的相关性28
  • 4.2.4 PMS与中医证型之间的探讨28-30
  • 5.结论30-31
  • 6.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31-32
  • 7.致谢32-33
  • 8.参考文献33-35
  • 9.综述35-47
  • 附件1 调查问卷47-60
  •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60-6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斯文;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疏肝健脾汤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8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乔明琦,张惠云,陈雨振,韩秀珍,姚泽贤,刘长华,宋承木;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的理论思考[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5期

    3 王秋萍;论调和气血阴阳对心理疾病的功效[J];华夏医学;2003年01期

    4 陈家旭,杨维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5 贺稚平;从肝论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6 解克平,孙化海;情感性障碍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施治对照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年05期

    7 袁浩龙,周蓓蓓,尹小红,张莉,蔡剑虹;经前期综合征妇女的应付方式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年05期

    8 王克勤;抑虑康治疗郁证18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1998年04期

    9 张德利,刘志超,梁玉涛,董雷,孙玉香;467名女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经前期综合征调查[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张德利,岳文浩,宋希俊,明晓云,刘志超,梁玉涛;经前期综合征的心理症状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比班·阿克拉;米克热依·玉山江;玛依努尔·尼牙孜;阿布力孜·阿布杜拉;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与EBV及HPV感染的关系[J];癌变·畸变·突变;2012年03期

    2 王居平;开展图书治疗 提高大学生健商[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程焕恩;八珍汤加味合人工周期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4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4期

    4 王晓云;急性心肌梗死30例护理体会[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5 邱翠华;朱薛艳;;中药对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疗效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6 叶红娟;;自拟活血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4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7 张菁;吕秀花;韩云鹏;;益气固冲汤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8 李贇;李伟莉;李大剑;;自拟止带汤加减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9 夏光惠;;坤宁颗粒治疗妇科血证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5期

    10 王渝;邵沛;陈妙;;复方茵陈合剂对ABO母儿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燕;;浅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聂秀范;韩宝成;叶蕾;李帅;;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聂秀范;韩宝成;叶蕾;李帅;;关于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莫姿丽;黄诺洁;;妊娠期合理用药探讨[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5 吴栋才;戴英;陶久红;闻新慧;;HPV及TCT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研究[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周琦;张蔚;钟亚娟;郭婉茹;李兰玉;张文婷;;宫颈癌组织中CTHRC1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妊娠期相关性宫颈癌误诊为先兆流产[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鲁爱枝;金红梅;;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并发子宫穿孔1例[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龚放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C];2011年

    10 蒋雪清;;宫颈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春;寿胎丸加味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何冬梅;寿胎丸影响反复自然流产模型小鼠妊娠结局的分子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坤寅;橘荔散结丸有效部位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许艳丽;Cofilin-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时思毛;补肾宁对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生殖机能调控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徐丽;基于历代医案数据库整理和临床问卷调查的月经量、色症状规范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窦学俊;怒致病条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韩佩玉;“肾不藏精”母子两代的行为模式与基因表达谱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吴飞;性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术后HRT安全性循证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熊瑾;得气、心理因素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广彤;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羊水量调节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江源;术中应用5-Fu缓释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殷茵;早发型子痫前期解痉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谢丽丽;当代大学生和谐心态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志萍;粘蛋白MUC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灵;TLR3、TLR4及TNF-α与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病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7 欧蕾;卵巢及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价值[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婧彦;HLA-G基因14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李静;父源性HLA-A基因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刘会敏;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ADAM19和KISS-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元江;;幸福感:指标与测量[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蓝璧幸;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现状[J];华夏医学;2002年02期

    3 杨艳;;直肠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年11期

    4 徐蕊;;心身放松疗法用于中年脑卒中后心理障碍干预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年18期

    5 杨慧敏;陈爱红;邱丽霞;;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8年12期

    6 韩钱芝,陈薅,官友爱,陈红卫,张媛,王芳,何朝霞,石云琼;个人中心疗法对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7 李春燕;姜芬;刘柏梅;;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年11期

    8 詹来英;李荣琴;;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瘾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9年15期

    9 黄海珊;汪晖;李玲;张静平;邓小梅;;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构建[J];护理学杂志;2009年19期

    10 郝静;脑卒中后抑郁对预后的影响[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莲香;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与相关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秋萍;功血患者的人格特征及与不同证型间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夏颖;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为特征、心身功能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艳;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身相关因素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旭;;肝脏实质的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2 乔明琦,张惠云,陈雨振,韩秀珍,姚泽贤,刘长华,宋承木;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的理论思考[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5期

    3 黄柄山;李爱中;范隆昌;李巍;崔向阳;徐淑文;谢宁;王玉琴;曹洪欣;郝吉顺;杨长青;车桂燕;奚刚;高长福;于贵臣;刘晓伟;李运河;成秀梅;;肝郁气滞证及其实质的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1989年05期

    4 金益强,李惠明,胡随瑜,皮德仁,邢之华,周东丰,陈光,孙莉,阮燕;肝郁脾虚证患者尿MHPG-SO_4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5 刘湘华,胡随瑜;肝阳上亢证患者个性、情绪特征及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的初步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6 陈泽奇,胡随瑜,刘盛;肝气郁结证患者焦虑、抑郁测量结果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胡随瑜,夏大胜,尤劲松;肝阳上亢证患者心理特征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9 袁浩龙,周蓓蓓,尹小红,张莉,蔡剑虹;经前期综合征妇女的应付方式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年05期

    10 乔明琦;张珍玉;;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客观指标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玲;经前期综合征治验[J];陕西中医;2000年05期

    2 程艽;维生素B6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效果:系统回顾[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2期

    3 王全权,陈海林;耳穴电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49例[J];四川中医;2003年10期

    4 刘继华,田玉峰,闫早玲,孔庆玲,陈建梅;克罗米芬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年03期

    5 ;维生素B类食物缓解经前期综合征[J];药物与人;2011年05期

    6 李伟;;女性经期前饮食六规则[J];医药与保健;2011年08期

    7 蔡慧筠;疏肝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3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年05期

    8 张德利!医学心理学教研室,271000,刘志超,梁玉涛,董雷,孙玉香;467名女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经前期综合征调查[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赵学伟;周焕芝;;血液透析患者经前期综合征诊治1例报道[J];中国血液净化;2006年11期

    10 刘雪江;;经前期综合征[J];健康生活;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盛;张惠云;乔明琦;薛刚;巢玉彬;;经前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应用及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芬;;乳核散结片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00例临床观察[A];首届赣鄂湘中西医结合(生殖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荣;黄晶;;经前期综合征病人的施护[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兰蕾;刘迈兰;曾芳;梁繁荣;;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追踪疗效评价[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兰蕾;刘迈兰;曾芳;梁繁荣;;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追踪疗效评价[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德利;刘志超;梁玉涛;董雷;孙玉香;;467名女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经前期综合征调查[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7 陈丽刚;熊承良;官黄涛;;两种单向复方口服避孕药对经前期综合征影响的研究[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鹏;魏盛;张惠云;乔明琦;;慢性束缚应激及居住入侵法制备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观测与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乔明琦;张惠云;魏盛;孙鹏;薛玲;;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孕酮受体表达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观察[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庆华;[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本报记者 项丹平;[N];中国妇女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纯;[N];健康时报;2003年

    4 本期专家:蔺莉主任医师 单位: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 本报通讯员 戴培红;[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5 戴培红 作者单位 北京友谊医院;[N];大众科技报;2003年

    6 杨子;[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刘良鸣 王建新;[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8 刘良鸣;[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9 刘良鸣 赵文胜;[N];新华日报;2007年

    10 刘良鸣 赵文胜;[N];江苏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中医“心身同治”方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张瑞树;针药结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江政达;穴位埋线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雪梅;月安煎干预经前期综合征组方优化和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王莉眉;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虚证)分布及相关体质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郑宸君;台湾地区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实证)分布及人格特质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相宇;经轻胶囊治疗高雌激素导致的类经前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彭琳真;加味逍遥散配合针灸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王海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胡园;单叶蔓荆化学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及蔓荆子抗PMS作用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倩;陈莹教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验辑要[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李玉真;怒的不同表达与经前期综合征症状相关性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唐萍;护理专业学生经前期综合征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宇;导师陈莹教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王梅;广州两所医科学校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率及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周雅琼;滋肾解郁汤治疗肾虚肝郁型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赵磊;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中药小复方筛选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徐惠明;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张艳辉;导师陈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验撷菁[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10 郭淑颖;俞募通经针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1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b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