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在高中生的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17-01-18 19:43

  本文关键词: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不良饮食心理行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在高中生的初步应用 首席医学网      2008年06月09日 22:58:22 Monday  

 

  加入收藏夹   官方投稿信息

作者:朱相华    作者单位: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二科,江苏徐州221004

【摘要】  探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在高中生的应用效果和受虐待情况,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采用编制的PRCA对240例高中生进行了测试,分析PRCA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及校标效度。结果 PRCA的虐待总分及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0.90,重测信度为0.32~0.59(P<0.01)。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19~0.68(P<0.01),各因子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78~0.87(P<0.01)。虐待总分与心理问题的影响、自伤行为、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的相关系数为0.22~0.40(P<0.01)。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受虐待率较高(72.7% vs. 52.6%,P<0.01),受虐待程度较重(总分:141.7 vs. 108.2,P<0.01)。结论 PRCA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高中生进行受虐待情况调查的自评工具。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 信度 效度 高中生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ZHU Xianghua1,2, ZHAO Houfeng1,2, LI Jiao1, ZHU Jing1, GENG Deqin3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eople′s Dongfang Hospital of Xuzhou, Xuzhou, Jiangsu 221004, China;

    2.Xuzhou Mental Health Research Center, Xuzhou, Jiangsu 221004;3.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 (PRCA)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tudy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Methods  240 students of senior high school were assigned to fill the 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 The internal reliability, test-retest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PRCA were then analysed. Results  The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of the PRCA was 0.75-0.90.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was 0.32-0.59(P<0.0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mong the factors of PRCA ranged from 0.19 to 0.68(P<0.01). The total score of PRCA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utolesionism, suicide, suicidal idea and mental problems (r=0.22-0.40, P<0.01). The prevalence of abuse was higher in female students than in male students (72.7% vs. 52.6%, χ2=9.38,P<0.01 ); and so was the total score of PRCA (141.7 vs. 108.2,U=3.72,P<0.01). Conclusion  The present PRCA shows acceptab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 a self-report measure for childhood abuse experie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 reliability; validit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国外学者在儿童期虐待的评估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近几年,国内相继引进了儿童期虐待史问卷(CECA.Q)和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也称儿童期虐待问卷)[1~3],也出现了自编的童年期虐待经历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4~5]。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同时具有以下特点的量表:①通过虐待行为的频度和严重程度共同界定儿童虐待;②对虐待的分类与WHO儿童虐待的定义[6]相符合;③适合于被试者进行自评;④适合于高中生使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根据WHO对儿童虐待的定义和分类编制了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经检验其信度与效度较好[7]。因此,我们对PRCA在高中生中的使用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徐州市某高级中学中抽取高一、高二各2个班,共248名学生,于2007年6月进行现场调查,共发放问卷248份,收回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97%,其中男生152人,女生88人,年龄15~19岁,平均年龄(17.1±0.6)岁,均为汉族,且没有明显的智力异常和精神障碍。

    1.2  方法

    1.2.1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项目的初步确定  根据WHO对儿童虐待的定义,参考有关文献编制[1~6,8],英文资料由精神卫生专家和1位医学硕士分别进行翻译和回译,结合中文文献形成一份23个条目的初稿。

    1.2.2  量表的试测版  以初稿对徐州市某学校45名学生进行初测和访谈,由精神卫生专家和作者根据初测和访谈结果,去掉意义重复及不适合自评的条目,对个别条目和文字进行修改,最后确定19个条目为量表的试测版。试测版量表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4个分量表,每个条目均进行虐待行为频度和伤害程度的评定,采用Likert“1-5”分五级评分,各分量表分数和量表总分越高说明被试者受虐待程度越重。对徐州市某小学四年级186名学生进行测试,经分析发现:各因子分和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46~0.70, Cronbach′s α系数为0.73~0.99,具有良好的信度;39名学生的SDS分数与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虐待总分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60、0.74、0.35、0.51、0.77(P<0.01),说明本版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适合在小学生中使用[7]。

    1.2.3  量表在高中生中的应用  对抽取的248名高中生进行PRCA的测试,1周后对其中39名被试进行量表的重测,对所得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和因素分析。

    1.2.4  测试方法与过程  向各班班主任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由班主任招集学生,通过考试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后,学生按指导语填写,不明白的问题由调查人员现场解释,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均不填写姓名,根据学生的学号进行问卷编号。

    1.2.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相关分析、信效度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

    2  结  果

    2.1  量表的因素分析  对高中生版量表中的19个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取样适当性KMO的指标为0.776,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2425.068,P=0,说明数据很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后,根据以下标准确定因素的数目:因素的特征根值大于1,符合碎石图原理,共同度不低于0.20,因素载荷不小于0.35,每个因素至少包括3个或以上项目。结果发现4个因素最合适,故限制抽取4个因素,进行平方最大正交旋转,4个因素能解释总方差的60.34%,各个项目的载荷量均在0.35以上。另外,第1项的共同度低于0.20,因此,将第1项进行删除。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平方旋转对18个项目做第2次因素分析,发现4个因素解释总方差的63.19%。结合本量表编写的理论构想和各因子所描述的主要内容,第1个因子命名为“躯体虐待”,第2个因子命名为“忽视”,第3个因子命名为“性虐待”,第4个因子命名为“情感虐待”。修订后的“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的各因素中项目的载荷,见表1。

    2.2  四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9~0.68,呈中等程度相关或弱相关,说明各因素之间有较好的独立性,且其相关系数低于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0.78~0.87),说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另外,各项目与其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为0.45~0.94(P<0.01)。见表2。表1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因素分析表2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各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2.3  量表的信度分析  总量表及各因素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0.90,说明同质性信度较好。总量表及各因素的重测信度为0.32~0.59(P<0.01),说明量表稳定性较好。见表3。表3  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的信度

    2.4  量表的效标效度  把心理问题对生活的影响天数、自伤行为、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分别与受虐待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28、0.37、0.22(P<0.01),与朱相华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7]。

    2.5  不同性别在儿童期虐待上的差异  由于2组儿童期虐待的得分不符合正态性分布,故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发现,女生的受虐待率明显高于男生,且受到的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总虐待程度均重于男生。见表4。表4  男女受虐待情况的差异

    3  讨  论

    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有4个维度,分别为:躯体虐待,忽视,性虐待,情感虐待,符合最初的理论构想,与目前本领域广泛认同的理论相一致[6,8]。各项目的因素载荷均在0.35以上,各分量表之间为中低度相关,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各项目与其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为0.45 ~ 0.94,表明量表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的标准。

    从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来看,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以及较好的重测信度,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虽然从统计学上来说,性虐待的重测信度较好,但是重测信度系数(0.32)绝对值偏低,这可能是由于性虐待往往被认为是件“丑事”,受害者一般羞于提起,同时选择性遗忘也有利于减轻其心理伤害。这些结果与前期研究相似[9]。因此,将来的研究中还需要对性虐待的测量做进一步的修订。

    有研究显示,有受虐待经历的人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自杀行为、自杀意念[10]。在本研究中,以心理问题对生活的影响、自伤行为、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作为校标来验证量表的效度,发现虐待量表分与四者均呈正相关,说明受虐待者可能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自伤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与理论构想和前期研究[7,10]相符合,提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

    另外,研究还发现,除忽视外女生的受虐待率和受虐待程度均高于男生,与孙言平等研究结果部分类似[11],而与黄群明等研究有所不同[12],这可能与调查工具和样本选取不同有关,确切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因此,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高中生儿童期受虐待情况的评定工具,但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少,代表性有限,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等.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105-107.

[2] 李鹤展,张亚林,周永红,等.儿童虐待史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93-695.

[3] 傅文青,姚树桥,于宏华,等.儿童期创伤问卷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0-42.

[4]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等.儿童受虐筛查表的效度信度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223-224.

[5] 叶 青,陶芳标,方东升,等.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不良饮食心理行为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4):319-323.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eport of the consultation on child abuse prevention [R]. Geneva,1999:29-31.

[7] 朱相华,李 娇,杨永杰,等.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1):1045-1047.

[8] 孟宪璋,冼漪涟,罗文文,等译. Mash EJ, Wolfe DA著. 儿童异常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561-604.

[9] 朱相华,李 娇,陶 敏,等.儿童虐待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43-145.

[10] 朱相华,梁光利,李 娇,等.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62-464.

[11] 孙言平,董兆举,衣明纪,等.1307名成年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及其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1-25.

[12] 黄群明,赵幸福,林汉民,等.356名高中生的儿童期虐待问卷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97-99.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本文关键词: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不良饮食心理行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8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