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6:05

  本文关键词: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早期开始学者们逐渐关注到了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1934年,Svendsen发表了真正意义上关于假想伙伴的研究,提出了假想伙伴的操作性定义,为以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在后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将假想伙伴归纳为两类:一是看不见的,没有外部的实物依托的幻想伴从;二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被儿童赋予拟人化的客观实物。也有部分学者将“角色自居伙伴”纳入假想伙伴的范畴。近年来,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国家、地区的学者都对假想伙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假想伙伴现象的出现,在比例上有很大的差别,从9%到65%不等,这可能与学者的定义不同、研究方法及界定的严格性有关,但也说明了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结构性访谈问卷,对5-6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对儿童假想伙伴现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假想伙伴现象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首先,对儿童家长发放家长结构调查问卷,对儿童假想伙伴现象进行初步的了解。其次,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对相应的儿童进行结构性访谈,并对是否存在假想伙伴以及假想伙伴的类型等进行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二次确认。最后,对教师发放儿童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在研究被试儿童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存在假想伙伴现象的儿童与不存在假想伙伴现象的儿童在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差异性。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108名5-6岁的被试儿童中,有34.3%的儿童存在假想伙伴现象,假想伙伴现象在5-6岁儿童中十分常见,儿童的假想伙伴在年龄上的分布差距不大,女性儿童更倾向于出现假想伙伴的现象。(2)在调查家长对儿童假想伙伴的看法时,10.8%的家长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感到担忧,54.1%的家长对儿童的这种假想伙伴现象没有特殊感觉,只有29.7%的家长对儿童的假想伙伴现象是支持态度。(3)在假想伙伴的特征方面,儿童对假想伙伴的选择趋同,儿童都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性别一致、比自己年龄小的假想伙伴,儿童更倾向于选择自己能够“照顾”的假想伙伴;在假想伙伴的数量方面,儿童较少会拥有多个假想伙伴。(4)儿童的假想伙伴多为依托于实物而存在的,占到拥有假想伙伴的被试儿童的81.1%,只有少数儿童的假想伙伴是以完全看不到的形式存在的。(5)在假想伙伴与角色扮演的关系上,83.8%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都拥有角色扮演的现象,有角色扮演的儿童更倾向于拥有假想伙伴,假想伙伴作为一种复杂的假装游戏形式,与角色扮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6)在假想伙伴对5-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面,在剔除了年龄、性别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之后,发现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没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假想伙伴的数量、表现形式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得分存在显著影响,拥有多个假想伙伴的儿童在亲社会行为的得分上显著高于仅拥有一个假想伙伴的儿童,拥有完全看不到的形式假想伙伴的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假想伙伴表现形式是依托于实物存在的儿童。
【关键词】:假想伙伴 角色扮演 亲社会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序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2-24
  • 一、文献综述12-21
  • (一)概念界定12-13
  • (二)假想伙伴产生的原因13-14
  • (三)假想伙伴的特征14-16
  • (四)假想伙伴现象的影响因素16-17
  • (五)假想伙伴对个体的影响17-21
  • 二、问题的提出21-24
  • (一)研究目的21
  • (二)研究意义21-22
  • (三)研究设计22-24
  • 第二章 研究方法24-27
  • 一、被试儿童的基本情况24
  • 二、研究工具24-25
  • (一)假想伙伴结构性问卷24-25
  •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25
  • 三、研究程序25-26
  • (一)有(无)假想伙伴的判定25-26
  • (二)亲社会行为的评定26
  •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26-27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7-35
  • 一、5—6 岁儿童假想伙伴的基本情况27-30
  • (一)假想伙伴的年龄差异27
  • (二)假想伙伴的性别差异27
  • (三)假想伙伴存在的基本特征27-30
  • 二、儿童角色扮演的基本情况30-31
  • (一)角色扮演的年龄差异30
  • (二)角色扮演的性别差异30-31
  • (三)儿童的角色扮演与假想伙伴之间的关系31
  • 三、假想伙伴对 5—6 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31-35
  • (一)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统计分析32
  • (二)有(无)假想伙伴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对比分析32
  • (三)假想伙伴的不同特征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析32-35
  • 第四章 讨论35-41
  • 一、5—6 岁儿童假想伙伴现象35-36
  • 二、5—6 岁儿童假想伙伴的特征36-38
  • 三、5—6 岁儿童的角色扮演现象38-40
  • (一)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角色扮演38-39
  • (二)角色扮演的类型39
  • (三)假想伙伴与角色扮演的关系39-40
  • 四、5—6 岁儿童假想伙伴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40-41
  • 第五章 总结41-43
  • 附录43-48
  • 参考文献48-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2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李桂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5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6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7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胡金生,杨丽珠;当前日本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动向[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9 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章留,安桂玲;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寇_g;;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宏利;张雷;;严厉型父母教养与同伴接受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测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继波;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彤;虚拟社区中研究生亲社会行为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金梅;不同虚拟内疚类型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程,

本文编号:270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0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