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02 14:15

  本文关键词: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际好奇是一种寻求他人未知信息的内在动机,包含他人的日常习惯、人生经历、内在想法和心理感受等人际信息。而人际信息的获得将帮助个体在变化莫测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及成长。一方面,人际信息的获得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增加对社会环境的控制感,如促进社会交往,进行社会比较等,另一方面人际信息的交换和传播也会促进个体的文化学习以及社会规范的维护等。由此可知,人际好奇具有促进社会适应的功能。然而,良好社会适应的一个潜在威胁就是社会排斥。社会排斥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将破坏个体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可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如诱发攻击性、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损害自我调节功能等,进而影响个体的良好社会适应。由于以往国内外对人际好奇的研究较少,往往集中在人际好奇的问卷测量、生理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缺乏对人际好奇社会功能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设计两个研究初步探索不同人际好奇水平是否能够减弱社会排斥对个体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即考察不同人际好奇水平在社会排斥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人际好奇水平的总体分布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检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排斥事件对个体良好社会适应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人际好奇水平在排斥事件与个体社会适应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好奇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不同年级、性别、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人际好奇总分及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日常生活中遭遇社会排斥事件的频率与社会适应之间呈负相关,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3)不同人际好奇水平在社会排斥事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研究一证明了个体日常生活中遭受到社会排斥的频繁程度将影响其社会适应,并且人际好奇水平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也就是说,人际好奇水平能够降低社会排斥事件对个体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研究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拟从行为实验上来探讨社会排斥对个体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并深入分析人际好奇在其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其中选用攻击性和情绪作为衡量指标。结果发现:(1)社会排斥组被试的积极情绪体验显著地低于控制组,而消极情绪体验与攻击性则显著地高于控制组;(2)不同人际好奇水平在社会排斥与消极情绪体验、攻击性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并说明高人际好奇者在受到社会排斥后,引发更少的攻击性和负性情绪,进而降低了对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人际好奇 社会适应 社会排斥 攻击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献综述9-23
  • 1.1 人际好奇9-15
  • 1.1.1 好奇与人际好奇9-10
  • 1.1.2 人际好奇的理论解释10-12
  • 1.1.3 人际好奇的测量方法12-13
  • 1.1.4 人际好奇的影响因素13-15
  • 1.2 社会适应15-18
  • 1.2.1 社会适应的概念15-16
  • 1.2.2 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16
  • 1.2.3 社会适应的测量16-17
  • 1.2.4 人际好奇与社会适应17-18
  • 1.3 社会排斥18-21
  • 1.3.1 社会排斥的概述18
  • 1.3.2 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18-20
  • 1.3.3 社会排斥与社会适应——人际好奇的作用20-21
  • 1.4 问题提出21-22
  • 1.5 研究意义22-23
  • 2 研究一 日常生活中社会排斥事件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23-36
  • 2.1 研究目的23
  • 2.2 研究方法23-25
  • 2.2.1 被试23-24
  • 2.2.2 研究材料24
  • 2.2.3 研究流程及数据处理24-25
  • 2.3 研究结果25-32
  • 2.3.1 大学生人际好奇的总体情况25-26
  • 2.3.2 大学生人际好奇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26-29
  • 2.3.3 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29-30
  • 2.3.4 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30-32
  • 2.4 讨论32-36
  • 2.4.1 大学生人际好奇的总体情况32
  • 2.4.2 大学生人际好奇的人口学差异分析32-34
  • 2.4.3 大学生社会排斥、人际好奇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34-35
  • 2.4.4 人际好奇在社会排斥与社会适应间的调节作用35-36
  • 3 研究二 人际好奇对社会排斥和社会适应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36-46
  • 3.1 研究目的36
  • 3.2 研究方法36-38
  • 3.2.1 被试36
  • 3.2.2 研究材料36-37
  • 3.2.3 研究设计37-38
  • 3.2.4 研究流程38
  • 3.3 研究结果38-43
  • 3.3.1 社会排斥操作检验38
  • 3.3.2 人际好奇的分组38-39
  • 3.3.3 人际好奇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39
  • 3.3.4 人际好奇对感知亲密感的影响39
  • 3.3.5 社会排斥和人际好奇对情绪的影响39-41
  • 3.3.6 社会排斥和人际好奇对攻击性的影响41-43
  • 3.4 讨论43-46
  • 4 总讨论46-48
  • 4.1 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46
  • 4.2 人际好奇在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46-47
  • 4.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7-48
  • 5 总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8
  • 附录58-65
  • 致谢65-67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红;王有忠;;社会适应问题研究述评[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3期

2 于景琮;;社会适应与心身性疾病预防[J];中国社会医学;1988年05期

3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4 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5 江巧瑜;许能锋;;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量表研制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9期

6 江君琴;;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心理危机[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7 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8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9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陆芳;陈国鹏;;青少年自主-联结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明宝;;心理断乳与社会融入:毕业大学生的初始社会适应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俊;邹泓;刘乔;;青少年情感自主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鹏;邹泓;;人格、问题解决能力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其明;李彩娜;;纵向研究:中学新生的社会适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王明粤;陈会昌;;11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资源竞争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郝晓玲;王英春;;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杨阿丽;方晓义;;父母冲突、儿童的认知评价和应对风格及其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范惠玲;;谈谈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珉琦;34条指引教你做健康北京人[N];北京科技报;2011年

2 舟心;有效引导民工再社会化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方芳;北京人健康指引终版发布[N];北京日报;2011年

4 袁浩龙;“心理防卫过度”不利健康[N];中国老年报;2003年

5 程兆盛 陈静;人类健康的四个层次[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体育,塑造健康体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仲崇山;把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N];新华日报;2005年

8 本期调查执行:周明宝 指导老师: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毕业一年,你们还顺吗?[N];浙江日报;2005年

9 袁浩龙;心理·心理活动·心理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10 吴江市盛泽第二中心小学 吴霞光;体育教学解决社会适应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惠敏;亲师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雅静;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5年

2 许佳娜;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传俊;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毕玉;留守初中生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英慧;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社会适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芳;来甘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朱春红;大学生亲子依恋对社会适应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5年

8 杨艳菲;城市少数民族的社会适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漫漫;父亲参与教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汤易凤;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2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