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弹性的研究:理论与实证

发布时间:2017-04-30 22:08

  本文关键词:自我弹性的研究:理论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自我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的热门课题。本文基于自我是监控“我”与“非我”互动进程的功能系统,提出自我弹性的概念,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旨在构建自我弹性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编制《自我弹性问卷》,并以此为工具,结合采用自我监控量表、自我关注问卷,及成人心理弹性问卷,调查了273名成人被试,考察了成人自我弹性的一般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运用《自我弹性问卷》筛选出不同自我弹性水平的被试,进行挫折情境下的认知判断任务,验证了自我弹性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自我弹性问卷》包括忘我、反省、出世与入世、大我与小我,及多角色的我5个维度,问卷结构验证了自我弹性理论构建的合理性。(2)《自我弹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成人测评自我弹性的有效工具。(3)自我弹性水平在性别和年龄两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生的自我弹性明显高于男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弹性呈下降趋势。在本研究的样本中,成人自我弹性水平在独生子女状况和教育程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自我监控、自我关注以及心理弹性等心理概念与自我弹性密切相关,且自我监控与自我关注水平能有效预测自我弹性,其中个体的自我关注水平是预测其自我弹性水平更主要的心理变量。另一方面,自我弹性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5)在挫折情境模拟实验中,自我弹性变量对被试认知加工、目标判断产生显著影响,高自我弹性个体能更好地调节对自我的监控水平,降低自我唤醒对当前任务的干扰,其任务操作成绩显著好于低自我弹性的个体。
【关键词】:自我弹性 自我监控 自我关注 心理弹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0
  • 2 文献综述10-27
  • 2.1 自我弹性概念的提出10-12
  • 2.2 自我弹性的基本特征12-13
  • 2.3 自我弹性的理论建构13-17
  • 2.3.1 中国哲学中的“自我”13-15
  • 2.3.2 出世与入世中的自我弹性15-17
  • 2.4 研究渊源17-27
  • 2.4.1 自我监控的提出与发展17-22
  • 2.4.2 心理弹性22-27
  •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27-28
  • 3.1 理论意义27
  • 3.2 实践意义27-28
  • 4 研究一自我弹性问卷的编制28-44
  • 4.1 研究目的28
  • 4.2 研究方法28-33
  • 4.2.1 研究对象28-29
  • 4.2.2 研究工具29-30
  • 4.2.3 研究程序30-33
  • 4.3 结果与分析33-42
  • 4.3.1 问卷预测和项目分析33-35
  • 4.3.2 自我弹性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35-39
  • 4.3.3 自我弹性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39-42
  • 4.4 研究小结42-44
  • 5 研究二自我弹性的现状调查及相关研究44-55
  • 5.1 自我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44-50
  • 5.1.1 研究目的44
  • 5.1.2 研究方法44
  • 5.1.3 结果与分析44-49
  • 5.1.4 研究小结49-50
  • 5.2 自我弹性与自我监控、自我关注、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50-55
  • 5.2.1 研究目的50
  • 5.2.2 研究方法50-51
  • 5.2.3 结果与分析51-54
  • 5.2.4 研究小结54-55
  • 6 研究三自我弹性的实验研究55-63
  • 6.1 预实验:挫折情境的创设55-56
  • 6.1.1 研究目的55
  • 6.1.2 研究方法55-56
  • 6.1.3 结果与分析56
  • 6.1.4 研究小结56
  • 6.2 挫折情境下不同自我弹性水平的大学生在反应时任务上的表现56-63
  • 6.2.1 研究目的56-57
  • 6.2.2 研究方法57-59
  • 6.2.3 结果与分析59-61
  • 6.2.4 研究小结61-63
  • 7 总讨论63-68
  • 7.1 关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果63-66
  • 7.1.1 关于自我弹性问卷的编制63-64
  • 7.1.2 关于自我弹性在背景变量上的特点研究64-65
  • 7.1.3 自我弹性与其他心理变量的相关研究65-66
  • 7.1.4 自我弹性的实验研究66
  • 7.2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66-68
  • 7.2.1 本研究的创新与贡献66
  • 7.2.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6-68
  • 8 总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4
  • 附录74-79
  • 后记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2 安妍;;不同情绪状态下自我监控能力与人际素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3 黄丽;毕重增;;自我倾注的测量与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年08期

5 ;Neuroimaging studies of self-reflection[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4年04期

6 刘建榕;李林;;福州市区某校93名高中生自我中心状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7期


  本文关键词:自我弹性的研究:理论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7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5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