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弃善从恶:道德许可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7-05-13 10:02

  本文关键词:弃善从恶:道德许可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希望自己保持一个较高的道德水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提倡“爱岗敬业,诚信友爱”: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希望自己不断趋近于社会的要求,做善事有善心,“从善而终”。但事实上有时个体在表明自己做出善行后,则会允许自己无需继续做善行甚至做出恶行(Monin Miller,2001),也就是说,个体出现了“弃善从恶”的道德许可现象。那么,道德许可会对个体行为的道德性产生哪些影响呢?有研究表明,道德许可能够使得个体有效地调节自身道德知觉,当感知到自身道德水平高于理想的道德自我时减少道德行为。例如,当个体使用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书写先前行为后,结果发现使用积极词汇被试其捐款额度显著低于使用消极词汇的被试(Sachdeva,lliev, Medin,2009)。而同时,道德许可也能够在个体感知自己道德水平提高后,增加其随后的不道德行为,例如有研究利用西方独特的种族歧视来考察道德许可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先前表达无种族歧视行为的被试更易做出有种族歧视的行为(Effron,Cameron, Monin,2009:Merritt, Effron, Monin, 2010).另外,道德许可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有研究认为道德许可能够使用道德信誉和道德证书模型解释其过程(Effron Monin, 2010).道德信誉模型认为个体先前的道德行为可以抵消随后的不道德行为,从而使个体在道德水平上维持稳定;而道德证书模型则认为,个体先前的道德行为可以重新解释其随后行为的道德性,使后面的行为变得道德。尽管对于道德许可已存在一定的研究结果,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首先,除去有关道德许可对道德行为影响的已有研究之外,西方关于道德许可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主要是以种族歧视为根基,因此在东方文化背景下,是否也存在道德许可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其次,在先前的研究中构建了道德信誉和道德证书两个模型来解释道德许可的过程,那么道德信誉模型适合解释什么情况下的道德许可?而道德证书模型又适合解释什么情况下的道德许可?最后,考察道德许可的中介因素,即先前的道德行为是否通过其他因素来影响随后的不道德行为?中介因素是否为道德自我?结果表明:(1)道德许可效应存在,个体表现出“弃善从恶”现象,即在先前做出道德行为后,随后将更易做出不道德行为;(2)相对于无亲社会行为的个体,有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对模糊不道德行为出现道德许可,而无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则没有出现道德许可效应;(3)相对于未获得道德信誉的个体,获得道德信誉的个体对明确不道德行为出现道德许可,而未获得道德信誉的个体则没有出现道德许可效应,表现出道德一致行为。
【关键词】:道德许可 道德信誉 道德证书 道德自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5
  • 1.1 道德许可的心理学领域界定9-10
  • 1.2 道德许可的相关研究10-12
  • 1.2.1 道德许可的实证性证据10
  • 1.2.2 道德许可发生的过程10-11
  • 1.2.3 道德许可发生的心理机制11-12
  • 1.3 道德许可对道德/不道德行为的影响12-13
  • 1.4 问题提出13-15
  • 2 实验一:初步检验道德许可效应15-17
  • 2.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15
  • 2.1.1 实验目的15
  • 2.1.2 实验假设15
  • 2.2 实验方法15-17
  • 2.2.1 实验设计15-16
  • 2.2.2 被试16
  • 2.2.3 实验材料16
  • 2.2.4 实验程序16-17
  • 2.3 结果与分析17
  • 2.3.1 三种不同条件下对被试真实作弊行为的影响17
  • 2.4 讨论17
  • 3 实验二:道德许可对模糊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及中介机制17-21
  • 3.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18
  • 3.1.1 实验目的18
  • 3.1.2 实验假设18
  • 3.2 实验方法18-19
  • 3.2.1 实验设计18
  • 3.2.2 被试18
  • 3.2.3 实验材料18-19
  • 3.2.4 实验程序19
  • 3.3 结果与分析19-20
  • 3.3.1 有/无亲社会行为条件对被试从事模糊不道德行为的影响19-20
  • 3.3.2 有/无亲社会行为条件对被试道德自我影响的差异检验20
  • 3.4 讨论20-21
  • 4 实验三:道德许可对明确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及中介机制21-28
  • 实验3a22-25
  • 4.1 a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22
  • 4.1.1 a实验目的22
  • 4.1.2 a实验假设22
  • 4.2 a实验方法22-23
  • 4.2.1 a实验设计22
  • 4.2.2 a被试22
  • 4.2.3 a实验材料22-23
  • 4.2.4 a实验程序23
  • 4.3 a结果与分析23-24
  • 4.3.1 a有/无亲社会行为条件对被试的明确不道德行为的影响23
  • 4.3.2 a有/无亲社会行为条件对被试道德自我的差异检验23
  • 4.3.3 a道德自我在有无亲社会条件被试与明确不道德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23-24
  • 4.4 a讨论24-25
  • 实验3b25-28
  • 4.1 b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25
  • 4.1.1 b实验目的25
  • 4.1.2 b实验假设25
  • 4.2 b实验方法25-26
  • 4.2.1 b实验设计25
  • 4.2.2 b被试25-26
  • 4.2.3 b实验材料26
  • 4.2.4 b实验程序26
  • 4.3 b结果与分析26-27
  • 4.3.1 b三种不同条件对被试的明确不道德行为的影响26-27
  • 4.3.2 b三种条件对被试道德自我影响的差异检验27
  • 4.4 b讨论27-28
  • 5 一般讨论28-31
  • 5.1 先前道德行为的启动与道德许可的发生28
  • 5.2 道德许可两模型的获得与道德许可的发生28-29
  • 5.3 道德自我的提高与道德许可的发生29-30
  • 5.4 未来的研究方向30-31
  • 5.4.1 改进对先前道德行为的启动从而深入研究道德许可30
  • 5.4.2 探索区分道德证书模型和道德信誉模型的试金石30-31
  • 5.4.3 从对自我行为的道德许可扩展到对他人行为道德许可31
  • 6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6
  • 附录136-39
  • 附录239-43
  • 附录343-47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 致谢48-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吉;;员工道德推脱与不道德行为的关系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おだみのる ,苏讯江;道德の国(道德之邦)[J];日语知识;1994年01期

3 李承宗,周育平;论企业不道德行为问题[J];岭南学刊;2001年03期

4 袁方;要注重抓好基础道德建设[J];理论前沿;1997年12期

5 杨淑媚;何漾;;消费者网上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互动视角[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2期

6 ;八七级哲学本科班学员论文摘登[J];实事求是;1992年03期

7 大卫·施沃伦;秦明;;关注全球经济健康的伦理学[J];哲学研究;2007年11期

8 曹v,

本文编号:362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2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