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15 14:21

  本文关键词: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正世界信念(Belief in a just world,简称BJW)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相信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公正的,在这个世界中,好人能得到好报,坏人会受到惩罚,人们都能得其所应得。”助人行为是人们自愿地关心他人并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行为,是社会所期待的一种良好道德行为。如果人们拥有公正世界信念,相信善有善报,在他人需要时就会倾向于提供帮助。然而“小悦悦事件”之类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这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类似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往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公正世界信念与助人行为的关系,但研究内容还比较单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关注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进行了三个研究。研究一用外显和内隐两种方法来测量公正世界信念,旨在探索大学生外显和内隐公正世界信念的现状,以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有何区别,以拓展以往研究中仅用外显方法研究公正世界信念与助人行为关系的局面。研究二从情境特征入手,旨在探究情境特征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在情境特征与助人行为关系中的作用。研究三从受助者特征角度展开,旨在探究公正世界信念对不同年龄、经济状况受助者的助人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外显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与助人行为存在正相关,且可以有效预测助人行为;外显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与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不能预测助人行为;内隐的自我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与助人行为均不存在显著相关。(2)大学生的助人行为受到情境特征的影响,在不公正情境启动下,大学生助人行为水平更高;情境特征和外显自我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3)大学生的助人行为受到受助者经济状况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帮助贫穷的人而非富裕的人;自我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有影响,相比低水平公正世界信念,高水平公正世界信念的大学生对不同年龄、经济状况的受助者都会表现出更多助人行为;不同水平公正世界信念的大学生对不同年龄特征受助者的助人行为有差异,高水平公正世界信念的大学生在帮助老年和青年受助者上没有差异,而低水平公正世界信念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帮助老年人而非青年人。
【关键词】:公正世界信念 助人行为 情境 年龄 经济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8.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0
  • 1 文献综述10-17
  • 1.1 公正世界信念10-14
  • 1.1.1 公正世界信念的内涵10
  • 1.1.2 公正世界信念的测量10-13
  • 1.1.3 维护公正世界信念的策略13-14
  • 1.2 助人行为14-15
  • 1.2.1 助人行为的内涵14
  • 1.2.2 助人行为的测量14-15
  • 1.3 公正世界信念与助人行为15-17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17-20
  • 2.1 问题提出17-18
  • 2.2 研究意义18-19
  • 2.2.1 实践意义18
  • 2.2.2 理论意义18-19
  • 2.3 研究设计19-20
  • 3 实证研究20-36
  • 3.1 研究一:外显和内隐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20-26
  • 3.1.1 研究目的20
  • 3.1.2 研究假设20
  • 3.1.3 研究方法20-23
  • 3.1.4 研究结果23-24
  • 3.1.5 讨论24-25
  • 3.1.6 结论25-26
  • 3.2 研究二:情境特征和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26-30
  • 3.2.1 研究目的26
  • 3.2.2 研究假设26
  • 3.2.3 研究方法26-27
  • 3.2.4 研究结果27-29
  • 3.2.5 讨论29-30
  • 3.2.6 结论30
  • 3.3 研究三:受助者特征和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30-36
  • 3.3.1 研究目的30
  • 3.3.2 研究假设30-31
  • 3.3.3 研究方法31-32
  • 3.3.4 实验结果32-33
  • 3.3.5 讨论33-34
  • 3.3.6 结论34-36
  • 4 总讨论36-40
  • 4.1 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36-38
  • 4.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8-40
  • 5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45-49
  • 后记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娟;段锦云;朱月龙;;组织中的助人行为:概念界定、影响因素与结果[J];心理研究;2013年01期

2 闵昌运;郑超然;郜广超;林静洛;张林;;情景风险因素对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7期

3 张向葵,盖笑松,,陈彩琦,宋小冬;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2期

4 杨丽珠,胡金生;不同线索下3~9岁儿童的情绪认知、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5 岑国桢,王丽,李胜男;6~12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6 付慧欣;;助人行为研究综述[J];前沿;2008年07期

7 李心记;;助人行为的心理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俞睿玮;刘文;;国外群体间助人行为的地位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2期

9 李幼穗;韩映虹;陈淑芳;;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10 顾嘉佳;;助人行为研究述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旭;;情境讨论、榜样学习和角色扮演对儿童助人行为发展的心理效应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李婷玉;盖笑松;;奖励对幼儿共情性和利他性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齐亚静;刘惠军;;关系评价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自尊的社会标尺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岑国桢;;5~11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胡金生;杨丽珠;;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蔡颖;邹泓;王英春;马存燕;张秋凌;;小学生助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邢采;孙健敏;刘婷婷;张希;;危机事件中的助人决策:求偶动机影响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陈朝阳;王晨雪;翟昶明;张锋;;亲社会视频游戏对游戏者助人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郑蕊;周洁;陈雪峰;傅小兰;;消极社会热点事件长期负面影响的纵向研究——以“小悦悦”事件为例[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湖北省嘉鱼县纪委 木须虫;“立法惩诬”亦需机制协同[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张玲;救还是不救[N];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秀娟;3-6岁幼儿在园助人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翟天宇;自豪对不同群体助人行为的影响:共情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5年

3 柴江霞;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海形;观点采择与共情反应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群体关系的调节作用[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司方超;幼儿助人行为的旁观者效应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佳丽;小学生助人行为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丽颖;特质移情和状态移情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燕琴;关注幸福感与共情反应和助人行为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寅;助人行为及其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婷玉;奖励对幼儿共情性和利他性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8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