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黑暗三联征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和心理理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17 14:03

  本文关键词:黑暗三联征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和心理理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考察黑暗三联征(马基雅维里主义、自恋、精神病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同时检验人际侵犯动机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性别在自恋同人际侵犯动机间的调节作用,马基雅维里主义在报复动机和他评同伴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检验黑暗三联征同心理理论和自发心理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郑州市某高校700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中文修订版、人际侵犯动机量表、人际关系满意感问卷、和同伴评定量表,进行施测并收集有效数据。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30名为被试,进行由眼读心、失言任务和自发心理化实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和调节效应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 (1)男女性在自恋因子得分、回避因子上的得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1.09,p0.05;t=-1.82,p0.05);男性在马基雅维里主义因子得分和精神病态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5.75,p0.01;t=4.99,p0.01);男性在报复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3.29,p0.01);女性的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性(t=-5.28,p0.01;t=-4.43,p0.01);男性在人际关系满意感中的不满意维度上的交际屏障和差异冲突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3.98,p0.01;t=4.71,p0.01),在满意维度上的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性(t=-4.29,p0.01;t=-3.84,p0.01;t=-3.85,p0.01;t=-3.83,p0.01)。(2)黑暗三联征高分组在人际侵犯动机总分及报复和回避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黑暗三联征低分组在该变量上的得分(t=-6.05,p0.01;t=-7.94,p0.01;t=-3.33,p0.01);黑暗三联征高分组在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黑暗三联征低分组在该变量上的得分(t=4.41,p0.01;t=2.40,p0.01);黑暗三联征高分组在人际关系满意感的交际屏障和差异冲突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t=-5.61,p0.01;t=-5.83,p0.01),在满意维度上的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t=2.07,p0.05;t=2.55,p0.05;t=2.72,p0.01);在互利支持因子上两对照组间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t=1.63,p0.05)。(3)黑暗三联征与人际侵犯动机及其报复和回避两个因子、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他评同伴关系均显著相关,其中同人际侵犯动机及其报复和回避两个因子显著正相关(r=0.366,p0.01;r=0.410,p0.01;r=0.247,p0.01),同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显著负相关(r=-0.338,p0.01;r=-0.180,p0.05);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同黑暗三联征之马基雅维里主义因子和精神病态因子显著负相关(r=-0.396,p0.01;r=-0.383,p0.01);他评同伴关系同黑暗三联征之马基雅维里主义因子和精神病态因子显著负相关(r=-0.157,p0.05;r=-0.216,p0.05);人际侵犯动机同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呈显著负相关(r=-0.244,p0.01);的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间呈显著正相关(r=0.193,p0.01)。(4)性别在自恋因子和人际侵犯动机间具有调节效应。(5)人际侵犯动机在黑暗三联征和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4.98%。(6)马基雅维里主义在报复和他评同伴关系间具有调节效应。(7)黑暗三联征高分组在由眼读心测验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在该测验上的得分(t=-2.21,p0.05);黑暗三联征高分组在失言故事测验上和自发心理化测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在该测验上的得分(t=3.32,p0.01;t=4.93,p0.01)。结论男性的黑暗三联征水平高于女性,人际关系满意感和同伴关系皆不如女性。黑暗三联征高分组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皆不如低分组。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在实施报复手段的时候,因其善于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而不易被同伴所发现。而黑暗三联征者具有较高水平的人际侵犯动机,故其也会体验到更低水平的人际关系满意感。性别和自恋水平交互影响人际侵犯动机水平。黑暗三联征部分通过人际侵犯动机间接的影响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黑暗三联征高分组的“热”读心能力显著低于低分组,黑暗三联征高分组的“冷”读心能力和读心动机显著高于低分组。
【关键词】:黑暗三联征 人际关系 心理理论 自发心理化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12-16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问题提出13-14
  • 1.3 研究目的14
  • 1.4 研究意义14-16
  • 2.文献综述16-24
  • 2.1 黑暗三联征16-19
  • 2.1.1 黑暗三联征的定义16-17
  • 2.1.2 黑暗三联征的社会适应性17-18
  • 2.1.3 黑暗三联征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8-19
  • 2.2 人际关系满意感19-20
  • 2.2.1 人际关系满意感的概念19
  • 2.2.2 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影响因素19-20
  • 2.3 人际侵犯动机20-21
  • 2.3.1 人际侵犯动机的概念20
  • 2.3.2 人际侵犯动机的影响因素20-21
  • 2.4 同伴关系21-22
  • 2.4.1 同伴关系的概念21
  • 2.4.2 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21-22
  • 2.5 心理理论22-23
  • 2.5.1 心理理论的概念22
  • 2.5.2 心理理论与黑暗三联征的关系22-23
  • 2.6 自发心理化23-24
  • 2.6.1 自发心理化的概念23
  • 2.6.2 自发心理化与黑暗三联征的关系23-24
  • 3. 对象与方法24-29
  • 3.1 研究对象24
  • 3.2 研究工具24-27
  • 3.2.1 黑暗三联征量表中文版24-25
  • 3.2.2 人际侵犯动机量表25
  • 3.2.3 人际关系满意感问卷25
  • 3.2.4 同伴等级评定表25-26
  • 3.2.5 失言任务26
  • 3.2.6 眼任务26-27
  • 3.2.7 自发心理化测试27
  • 3.3 研究方法27-29
  • 3.3.1 施测方法27
  • 3.3.2 统计方法27-29
  • 4. 研究一:黑暗三联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9-41
  • 4.1 问题提出29-30
  • 4.2 研究假设30
  • 4.3 研究结果30-37
  • 4.3.1 黑暗三联征、人际侵犯动机、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的性别差异检验30-31
  • 4.3.2 黑暗三联征高低分对照组在人际侵犯动机、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得分上的差异检验31-32
  • 4.3.3 黑暗三联征与人际侵犯动机、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的相关分析32-33
  • 4.3.4 不同性别的黑暗三联征与人际侵犯动机、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的相关分析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的检验33-35
  • 4.3.5 人际侵犯动机在黑暗三联征和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间的中介效应检验35-36
  • 4.3.6 马基雅维里主义因子在报复因子和他评同伴关系间的调节效应36-37
  • 4.4 讨论与分析37-41
  • 4.4.1 黑暗三联征、人际侵犯动机、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的性别差异37
  • 4.4.2 黑暗三联征高低分对照组在人际侵犯动机、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得分上的差异37-38
  • 4.4.3 黑暗三联征与人际侵犯动机、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他评同伴关系的相关分析38-39
  • 4.4.4 性别在自恋因子和人际侵犯动机间的调节作用39
  • 4.4.5 人际侵犯动机在黑暗三联征和自评人际关系满意感间的中介作用39-40
  • 4.4.6 马基雅维里主义因子在报复因子和他评同伴关系间的调节效应40-41
  • 5. 研究二:黑暗三联征与心理理论和自发心理化的关系41-44
  • 5.1 问题提出41
  • 5.2 研究假设41-42
  • 5.3 研究结果42
  • 5.3.1 黑暗三联征高低分组在由眼读心、失言任务测试和自发心理化实验上的得分差异42
  • 5.4 讨论与分析42-44
  • 6. 结论44-46
  • 7.不足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51-55
  • 个人简历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小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相关因素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 潘红霞;;大学生自尊、道德自我认同与人际侵犯动机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3 赵菊;佐斌;;情境事件、关系取向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黑暗三联征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和心理理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3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