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周易》哲学视域下的荣格分析心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7 07:17
  荣格与中国哲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所有西方的心理学流派中,几乎只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将《周易》以及中国文化纳入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荣格最初接触《周易》是来自理雅各的译本,而荣格认为理雅各的译本没有掌握《周易》的哲学深意。当荣格接触到卫礼贤翻译的《周易》时,使得荣格确证了其“共时性”原则。《周易》以天、地、人三才的视角统贯全书,特别强调了人作为大宇宙一份子的修德工夫论的问题;而“共时性”是以主体的感应为基础跨越了自然物理界的时空,强调了主体的重要性。在“共时性”原则的基础之上,荣格强调了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相对于意识的重要性,“共时性”原则正是基于人类心灵具有无意识的一面,才可以与外在的意象发生联系。荣格认为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除了理性的意识之外,也需要具有非理性的无意识层面,只有二者的整合才能成为一个《周易》里面的“大人”。要想获得来自于无意识的知识,人们必须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放下过度理性思考的意识,为无意识留出空间,这就像是《周易》哲学中的阴阳理论,阴阳两面是流转变化的。当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显现时,荣格认为其主要以原型的内容显现。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存在于每个人的心...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写作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章 荣格与《周易》的渊源
    第一节 荣格与《周易》
    第二节 荣格与卫礼贤的《易经》译本
第二章 《周易》与共时性原则
    第一节 共时性原则——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 《周易》的修德工夫论与共时性
第三章 “道”的境界与原型对于精神世界的重建
    第一节 “道”与集体无意识
    第二节 《周易》中的阴阳观与原型理论
第四章 《周易》的“时中”思想与自性化
    第一节 荣格分析心理学对于中道的追求
    第二节 《周易》哲学中的“时中”思想
    第三节 自性与自性化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837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837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