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医生共情疲劳评价工具的修订及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2:02

  本文关键词:医生共情疲劳评价工具的修订及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意义与目的上世纪90年代起,助人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成为国际心理危机干预领域的一个新焦点。临床医生作为重要助人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在对患者提供以共情为前提的救治后,会出现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即共情疲劳。处于共情疲劳状况的医生会降低共情能力并产生倦怠感,同时产生一系列的身心不适症状,不仅会对自己造成损害,产生情感、认知以及行为上的症状,使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还会在救助过程中做出不良的专业判断,如误诊、制定不佳的救助计划等,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国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共情疲劳的产生与工作压力有密切联系,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心理资源变量的影响,其中来自他人的社会支持是共情疲劳的重要保护因素。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对象主要以护士为主,较少涉及医生群体,且研究内容集中于涵义、机制的探析,有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导致共情疲劳的路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明晰。因此,本研究拟以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临床医生工作压力、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共情疲劳三者的关系,不仅深化了国内共情疲劳的研究领域,更为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的干预提供有效依据。研究一:共情疲劳量表的修订一、量表修订过程1.回顾文献,筛选量表。2.研究小组讨论,修订用词和内容,形成符合中国临床医生使用的共情疲劳量表。3.10名临床医生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进一步修改量表内容,形成初测版共情疲劳量表。4.30名临床医生的预调查,根据意见反馈,形成施测版共情疲劳量表。5.选取200名临床医生测量,验证量表信效度。二、研究对象及方法1.抽样方法和研究对象于2014年6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随机选取有执业医师执照并且从医经验超过1年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其中男87人(46.8%),女99人(53.2%);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3.4±4.5岁。2.测评工具包括:自编的基本信息调查表、医生版共情疲劳量表。3.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三、结果(1)项目分析:各分量表的10个条目均与总分显著相关,经高低分组t检验均显示出显著性差异,确定该量表由30个条目组成;(2)信度指标: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共情满足0.94,职业倦怠0.86,二次创伤0.83;分半信度分别为0.96、0.85、0.82;重测信度分别为0.82、0.79和0.84;(3)结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根据拟合指数的评价标准,其中x2/df2,RMSEA0.05, GFI, NFI, CFI, AGFI,IFI均大于0.9符合标准,模型拟合良好,该量表在临床医生人群中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4)临界值的确定:共情满足因子≤43,职业倦怠因子≥56,二次创伤因子≥54。三个分量表均未达到临界值可被筛查为共情疲劳阴性,其余为阳性。四、结论我国临床医生的共情疲劳是由共情满足、职业倦怠及二次创伤构成,临床医生共情疲劳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对评价我国临床医生的共情疲劳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研究二:医生共情疲劳与工作压力、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一、研究对象及方法1.抽样方法和研究对象于2014年9月在广州市6所医院按照科室随机抽取有执业医师执照并且从医经验超过1年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委托医院科室负责人进行,集中发放填写问卷,现场填写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3份,有效回收率为89%。其中男248人(46.5%),女285人(53.5%);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2.1±7.8)岁;初级职称310人(58.1%),中级职称141人(26.5%),高级职称82人(15.4%);三级医院433人(81.2%),二级医院60人(11.3%),一级医院40人(7.5%);已婚299人(56.1%);内科150人(28.1%),外科152人(28.6%),妇儿60人(11.3%),其他13个科室171人(32.0%)。2.测评工具包括:自编基本信息调查表、临床医生共情疲劳量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经过信效度检验,所有采用量表的信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中对问卷及量表的要求。3.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AMOS20.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Pe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二、结果1.临床医生的共情疲劳现状及人口学分析(1)临床医生共情满足维度得分为(3.7±0.68)分,职业倦怠维度得分为(2.4±0.59)分,二次创伤维度得分为(2.0±0.63)分。(2)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症状的高分条目多表现为职业倦怠症状,低分条目多表现为二次创伤症状。(3)不同年龄、学历、从医年限及工作满意度者共情满足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婚姻状况、从医年限、每日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满意度者共情疲劳症状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从医年限以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临床医生出现共情疲劳的因素(P0.05),其中已婚、从医年限长、对工作不满意者更容易出现共情疲劳。2.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的基本状况分析(1)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总均分为2.60±0.43。(2)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的外部环境维度评分最高(3.60±0.50),其次为工作负荷维度(3.2±0.63)。3.临床医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分析临床医生领悟社会支持总均分为5.56±0.86;其中家庭支持维度得分最高,均分为(5.71±1.02)分,其他支持维度得分最低,均分为(5.39±1.02)分。4.临床医生工作压力、领悟社会支持与共情疲劳的关系(1)临床医生工作压力与领悟社会支持、共情满足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4,-0.44),与职业倦怠、二次创伤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9,0.53);领悟社会支持与共情满足显著正相关(r=0.42),与职业倦怠、二次创伤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0,-0.26)。(2)领悟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共情满足、共情疲劳症状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分别为55.4%,12.5%)。主要结论1.临床医生共情疲劳呈现出共情满足程度及职业倦怠程度高,二次创伤程度低的特点;已婚、从医年限长、对工作不满意者更容易出现共情疲劳。2.临床医生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整体偏高,外部从医环境及工作负荷是其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3.临床医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整体较高,主要来源于家庭和朋友。4.临床医生承受的工作压力过大会增加其患共情疲劳的风险;较高的领悟社会支持是防止临床医生工作压力过大以及患共情疲劳的保护性因素;领悟社会支持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对策和建议1.营造学习型组织文化,增加再教育机会,持续提升临床医生处理病患的能力,提升共情满足,改善共情疲劳。2.合理分配时间与工作量,“减负”与“监督”并行,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倦怠,改善共情疲劳。3.建立心理品质优化导向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提供社会支持,应对共情疲劳。研究特色1.研究工具的修订:修订临床医生共情疲劳量表,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临床医生施测的共情疲劳量表,为日后临床医生的共情疲劳研究提供了工具。2.研究视角的扩展:国内关于共情疲劳的研究以护士为主体,缺乏以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扩展了医疗领域共情疲劳的研究对象。3.研究内容的深化:以往对共情疲劳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一般影响因素的分析,难以体现共情疲劳与其余因素的复杂关系,本研究从影响共情疲劳的内因外因入手,综合考察了共情疲劳与工作压力、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深化了共情疲劳的研究内容。本研究需改进和深入的方面1.本研究虽然揭示了临床医生共情疲劳、工作压力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但是横断面调查研究的特点使得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验证。2.本研究中所有样本均来自广东省,故将该结果推广到其他城市和农村地区时需加倍谨慎。3.共情疲劳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工作压力及领悟社会支持只是其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两个,故应理性看待本研究中工作压力和领悟社会支持对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的预测力度和解释度。4.本研究只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研究,在方法学上较为单一,要更加细化深入地研究,需后期补充质性访谈及实验研究等。
【关键词】:临床医生 共情疲劳 评价工具 工作压力 领悟社会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9
  • ABSTRACT9-1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9-31
  • 1.1 国内外共情疲劳的研究现状与述评19-24
  • 1.1.1 共情疲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19-22
  • 1.1.2 共情疲劳临床表现的研究22
  • 1.1.3 共情疲劳结构的研究22-23
  • 1.1.4 共情疲劳测量工具的研究23
  • 1.1.5 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的研究局限23-24
  • 1.2 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述评24-28
  • 1.2.1 工作压力的定义24-25
  • 1.2.2 临床医生工作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25-26
  • 1.2.3 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的危害研究26-28
  • 1.3 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与述评28-29
  • 1.3.1 领悟社会支持的定义28
  • 1.3.2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研究28-29
  • 1.4 共情疲劳、工作压力和领悟社会支持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29-31
  • 1.4.1 共情疲劳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29-30
  • 1.4.2 共情疲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30
  • 1.4.3 工作压力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30-31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31-34
  • 2.1 研究问题的提出31-32
  • 2.2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设想32-33
  • 2.3 研究目的33-34
  • 第三章 共情疲劳量表的修订34-44
  • 3.1 研究程序34
  • 3.2 研究方法及对象34-35
  • 3.2.1 研究对象34-35
  • 3.2.2 研究工具35
  • 3.3 研究结果35-42
  • 3.3.1 临床医生被试的人口学资料35-36
  • 3.3.2 临床医生共情疲劳量表的信效度分析36-41
  • 3.3.3 临床医生共情疲劳量表临界值的设定41-42
  • 3.4 讨论42-44
  • 第四章 临床医生共情疲劳、工作压力及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研究44-63
  • 4.1 研究程序44
  • 4.2 研究方法及对象44-47
  • 4.2.1 研究对象44-46
  • 4.2.2 研究工具46-47
  • 4.3 研究结果47-56
  • 4.3.1 临床医生的共情疲劳现状及人口学分析47-51
  • 4.3.2 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的基本状况分析51-52
  • 4.3.3 临床医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分析52-53
  • 4.3.4 临床医生工作压力、领悟社会支持与共情疲劳的关系53-56
  • 4.4 讨论56-63
  • 4.4.1 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现状及人口学因素分析56-59
  • 4.4.2 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的基本状况分析59-60
  • 4.4.3 临床医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分析60
  • 4.4.4 临床医生共情疲劳、领悟社会支持、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60-63
  • 第五章 全文总结63-67
  • 5.1 研究过程63
  • 5.2 主要结论63-64
  • 5.3 改善中国临床医生共情疲劳的对策及建议64-65
  • 5.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65
  • 5.5 本研究局限及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6
  • 附录76-83
  • 附录一:共情疲劳量表(初测版)76-77
  • 附录二:医生从医心理感受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77-8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83-84
  • 致谢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宇;;大学生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刘艳;彭昭宣;陈建;;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度及社会功能状况调查[J];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23期

3 巩金培;张琰;王俊峰;张澜;;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县处级干部亚健康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4 魏昶;安晓镜;刘芳;黄海燕;;大学生感恩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5 刘焕青;;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11期

6 王璐;申田;;大学生知足、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吴双双;;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孙虎林;;文科女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9 胡义秋;潘艳丽;刘衔华;孙焕良;;留守农民主观幸福感与领悟社会支持、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5期

10 叶俊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倩倩;吴继霞;;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个人评价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全宏艳;叶茂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白羽;樊富珉;李虹;;各类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相关研究及回归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车海燕;张晓峰;刘志宏;;武警官兵职业压力、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方建东;吴素梅;;大学生压力后成长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雪飞;网络成瘾 源于人际交往未获满足[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茜;内地某高校肢体残疾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质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沈建丹;高校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赵倩;大学生反刍思维、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3年

4 郭夏;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感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彭秀;运动员感恩、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静;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对高校护理专业女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万永鑫;大学生金钱态度、领悟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云霞;感恩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心理机制及作用模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盼;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关系间的自我同情、领悟社会支持双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佳慧;大学生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和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医生共情疲劳评价工具的修订及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85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