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高中生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相关研究及个案干预

发布时间:2017-06-05 04:11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相关研究及个案干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开始下降,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高中生重要的成长任务之一。人际困扰是影响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人际困扰的成因对于高中生心智的成熟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许多文献显示儿童期创伤经历与人际敏感、社交焦虑、亲密关系问题等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尚无研究直接针对二者关系进行相应的探索。因此,本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与《儿童期创伤量表(CTQ-SF)》对59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了解了高中生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现状及其在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差异,初步探讨了高中生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关系,同时采用情绪释放技术(EFT)对一例个案进行了心理咨询辅导,并验证了采用该技术进行心理咨询辅导的效果。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56.8%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其中,交际交友困扰最为突出,其次是交谈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待人接物困扰;(2)儿童期创伤经历得分最高的是,躯体忽视,其次是情感忽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3)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高中生人际困扰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高中生儿童期创伤经历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高中生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呈显著正相关,儿童期创伤经历对交际交友困扰、交谈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6)情绪释放技术(EFT)对高中生因儿童期创伤经历导致的人际困扰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 人际困扰 儿童期创伤经历 相关研究 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10
  • 1 问题的提出10-1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22
  • 2.1 人际困扰12-15
  • 2.1.1 人际困扰的概念12
  • 2.1.2 人际困扰的理论基础12-13
  • 2.1.3 人际困扰的测量13-14
  • 2.1.4 人际困扰研究现状14-15
  • 2.2 有关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研究15-20
  • 2.2.1 创伤的概念15-16
  • 2.2.2 儿童期创伤经历的概念界定16
  • 2.2.3 心理创伤的理论基础16-17
  • 2.2.4 心理创伤的治疗理论17-19
  • 2.2.5 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相关研究19-20
  • 2.2.6 儿童期创伤与人际困扰20
  • 2.3 研究的不足20-21
  • 2.4 研究构想21-22
  • 3 研究设计22-23
  • 3.1 研究目的22
  • 3.2 研究对象22
  • 3.3 研究方法22
  • 3.4 研究假设22-23
  • 4 研究一高中生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相关研究23-41
  • 4.1 研究目的23
  • 4.2 研究被试23
  • 4.3 研究工具23-24
  • 4.3.1 人际困扰综合诊断量表23-24
  • 4.3.2 儿童期心理创伤问卷( CTQ-SF)24
  • 4.4 施测与数据统计24-25
  • 4.5 研究结果25-34
  • 4.5.1 高中生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现状分析25
  • 4.5.2 高中生儿童期创伤经历的现状分析25-26
  • 4.5.3 高中生人际困扰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6-29
  • 4.5.4 高中生儿童期创伤经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9-32
  • 4.5.5 高低创伤的分组高在人际困扰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32-33
  • 4.5.6 高中生儿童期创伤经历与人际困扰的相关分析33-34
  • 4.5.7 高中生童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多元回归分析34
  • 4.6 讨论34-40
  • 4.6.1 关于高中生人际困扰状况的分析34-37
  • 4.6.2 关于高中生儿童期心理创伤经历状况的分析37-38
  • 4.6.3 高中生人际困扰与儿童期心理创伤经历关系的分析38-40
  • 4.7 小结40-41
  • 5 研究二一例因情感创伤导致的人际困扰的个案的分析与治疗41-50
  • 5.1 研究目的41
  • 5.2 研究方法41-42
  • 5.2.1 个案来源41
  • 5.2.2 研究工具41-42
  • 5.3 研究过程42-49
  • 5.3.1 个案时长42
  • 5.3.2 个案基本特征42
  • 5.3.3 个案自述42
  • 5.3.4 个案背景资料42
  • 5.3.5 诊断评估42-43
  • 5.3.6 咨询目标43
  • 5.3.7 咨询过程43-48
  • 5.3.8 效果评估48-49
  • 5.4 讨论49
  • 5.5 小结49-50
  •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0-51
  • 7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7
  • 附录A:一般情况调查表57-58
  • 附录B: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58-59
  • 附录C:儿童期创伤经历量表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衍刚;甘秀英;周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年06期

2 张军梅;;美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及其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王佳;;国内外军事领域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11期

4 周爱保;崔丹;马小凤;;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宗教信仰[J];医学与哲学(A);2013年12期

5 李成齐;;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与干预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6期

6 王建平;王玉龙;谢伟;杨智辉;;价值观对蓄意创伤受害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年05期

7 王爽;张泽良;贺婧菲;;儿童地震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策略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8 王贞贞;麦尔合巴;;突发灾难事件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特点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9 于冬青;;灾后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高宇;;眼动脱敏与再建技术的理论述评及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探索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日芳;赵国秋;王义强;汪永光;何晓燕;;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罗晓燕;;老师,我该怎么办? 被忽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曹日芳;赵国秋;汪永光;何晓燕;王义强;;汶川大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t

本文编号:422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22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