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2 02:01

  本文关键词: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文摘要】目的:本研究试图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治疗的关系,即心理控制源是否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相关;是否与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家庭作业依从性相关;以及认知行为治疗能否带来心理控制源的变化,据此为抑郁症干预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符合DSM-Ⅳ“重性抑郁障碍。单次发作”或“重性抑郁障碍,反复发作”诊断标准的60例18-55岁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精神病学家族遗传史五个因素,另选择60例符合入组条件、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期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施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卡洛尔抑郁量表(CRS)、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S),并按0-5分对实验组家庭作业依从性进行评定。 结果:1、治疗前后抑郁水平比较:经过8周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抑郁水平均显著下降,但实验组抑郁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内控性”大于均数者与“内控性”小于均数者相比,前者抑郁水平下降幅度比后者大(~1P_E=0.003,~2PC=0.001)。2、治疗前后心理控制源比较:经过8周治疗,实验组心理控制源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内控性”增高(P<0.001),“有势力的他人”(P=0.014)及“机遇”降低(P<0.001);对照组“内控性”及“机遇”变化不显著,而“有势力的他人”反而增高(P=0.010)。进一步统计显示:对于实验组“内控性”大于均数者,其“内控性”的变化并无显著差异。3、心理控制源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心理控制源均与治疗前后抑郁水平相关,其中“内控性”与抑郁水平呈负相关,,而“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则与抑郁水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研究中文摘要平呈正相关。4、心理控制源与家庭作业依从性的相关性:由治疗师评定的家庭作业依从性,与“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相关均不显著,但与患者文化程度呈正相关;由被试自评的家庭作业依从性,与“内控性”呈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呈负相关。5、治疗后抑郁水平的预测:治疗前抑郁水平及“内控性”能较好地预测治疗后抑郁水平,标准回归系数在。=0.01水平显著。 结论:1、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2、认知行为治疗可以使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发生改变,“内控性”增高,“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降低;但对于治疗前“内控性”较高者,认知行为治疗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内控性”。3、心理控制源与治疗结果相关,其中“内控性”较高有助于抑郁症状的改善,“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较高则对治疗结果不利。4、“内控性”与家庭作业依从性(他评)的相关不显著,但却与家庭作业依从性(自评)呈正相关。造成这种相关性的主客观评价不一致的原因,很可能与患者的文化水平有关。5、治疗前抑郁水平和“内控性”是预测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文关键词: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4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4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5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