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论文下载:高求助意愿者的心理求助行为

发布时间:2016-07-30 22:02

  本文关键词:高求助意愿者的心理求助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论文下载:高求助意愿者的心理求助行为

第1页


    参见附件。

    纪骁纹 张宁 王纯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高求助意愿者的心理求助行为的相关因素,以促进有积极求助意愿但未采取行动大学生的求助行为。方法:在4所心理咨询中心建设较健全的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并且愿意寻求心理帮助,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高意愿未求助组(n=138);同时在高校咨询室调查99名主动求助的学生,组成主动求助组。采用寻求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SSOSH)、自我表露的预期结果量表(DES)、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修订版、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和自编间接求助经历问卷评估与求助行为相关的因素。结果:高意愿未求助组的SSOSH、DES的预期风险和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得分均高于主动求助组[(12.4±3.0)vs.(11.3±4.0),(12.9±3.0)vs.(11.0±3.4)),(4.4±0.8)vs.(3.7±1.0);均P0.05],而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和间接求助经历问卷得分低于主动求助组[(27.7±4.2)vs.(30.0±4.0),(0.3±0.5)vs.(0.9±0.8);均P0.001)]。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题、问题可控性归因和间接求助经历量表得分进入回归模型,可解释求助行为变异的47.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间接求助经历通过自我效能和预期风险的中介作用影响求助行为,该模型可解释行为变异的3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4%。结论:高意愿心理求助行为可能与个体的自我表露预期风险、自我效能、问题可控性归因和间接求助经历密切相关。个体遭遇的心理困扰越不可控就越可能求助,对咨询的预期风险越小、自我效能越高、间接求助经历越丰富的个体越倾向于求助。

    【关键词】 高求助意愿 间接求助经历 预期风险 可控性归因 心理求助行为 横断面研究

    【分类号】B849

    目前,国内外普遍存在心理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人群没有去求助的现象[1-4]。近年来,国内研究多集中在求助的态度和意图上,考察实际求助行为的研究较少[1-2,5-6]。对高校学生求助意愿的研究发现,想要获得咨询服务、主观上愿意去求助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但


  本文关键词:高求助意愿者的心理求助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9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79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3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