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袁琎“被掳”像的形成与中日朝交涉

发布时间:2023-05-13 02:26
  嘉靖二年,日本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分别派遣使团赴明朝贡,抵达浙江宁波后,双方因勘合真伪问题引发武力冲突,伤及明朝军民,史称"宁波争贡事件"。嘉靖皇帝对此事的处理态度明显前后不一,这种变化的产生,应与关于明朝指挥袁琎"为贼向导"的"隐情"有着某些内在关联性。相较于"被掳",前者更有损于天朝威严与东亚区域秩序的稳定,这也成为后来东亚诸国交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件发生后,明朝虽然表现出较为强硬的态度,但并未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往来;日本方面也积极寻求途径,希望消除误会;而朝鲜对事件"隐情"的刻意回避,则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在各方的利益斗争与妥协中,所谓"为贼向导"的言说逐渐被淡化,最终完成袁琎"被掳"形象的塑造,并成为东亚区域各国共有的一种主流描述。可以说,基于自身利益需求,各方都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对传统东亚区域秩序体系的修复与维护,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秩序体系"事大字小"的伦理关系及其历史合理性。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宁波争贡事件的处置经纬与疑点
二、《宋素卿传》、《北窗琐语》中的袁琎
三、东亚交涉与袁琎“被掳”像的形成
结 语



本文编号:3815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815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6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