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北望——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11:40
  秦人西周中期在西方兴起,经过长达600余年的发展,最终在公元前3世纪的后期,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秦文化也经历了类似的兴衰过程,在此期间,它与比邻的“戎狄”文化发生了千似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但决定着秦文化的面貌,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秦人的族群属性和“性格”。此前对于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学术界并没有专门的研究论著。本文在适度的理论思考基础上,从考古资料出发,结合文献、古文字资料,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二者的关系史作了初步的重构。 在第一章“绪论”中,本文主要介绍了基本的资料以及处理资料的态度,并着重对国际学术界通行的“族群”理论作了介绍,这是探讨和界定本文的基础概念“秦人”、“戎狄”,以及探讨文化关系所必须的。 第二章,主要对“秦人”的概念作了界定,探讨了从西周中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秦代“秦人”的不同内涵和外延,亦即“秦人”的历史。同时探讨了“秦人”与比邻“蛮夷”的关系。 第三章,界定了“秦文化”的概念,并概略介绍了秦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对秦文化渊源的探索,是本章的重点。文中认为,产生于西周中晚期的秦文化,与周文化以及甘青一带的古文化都有渊源关系,其中对毛家坪A组遗存的族属以及对TM7遗存的意义,作者都提出了新的看法。本章后面的两个附录,还具体从西周以来的秦青铜礼器、直肢葬的例证,论证了秦文化的源流。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与秦相关的“戎狄”的历史及其文化。综观秦人的历史,与之关系密切的是被文献称作“西戎”,以及鄂尔多斯一带被称作“北狄”、胡、匈奴的族群,本章主要介绍的,是其中最典型的“西戎”、“狄”(如楼烦)-匈奴两支。对于相关的考古材料,本章作了全面的梳理。 第五章,以三个地区的实例,具体论证了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第一是甘肃东部、宁夏中南部,本地区为传统的“西戎”地域,文中主要探讨了三个重要的文化变迁现象。第二是鄂尔多斯地区,作者视角的重点,在于政治格局的变迁对本地区文化面貌及关系的影响。第三个地区是关中等秦本土,文中列举了本地区出土的欧亚“动物纹”的资料,主要探讨了“戎狄”文化对秦文化的传播现象。 第六章,本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综述了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史,总结了本文的要点,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25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本文的基本材料及对待材料的态度
        一.本文的基本材料
        二.对待材料的态度
            (一) 对考古资料的态度
            (二) 对文献的审视
            (三) 对古文字资料的态度
    第二节:本文的路径和创新之处
    第三节:族群理论
        一."民族"概念
        二."族群"概念
        三."族群"与"民族"的关系
        四.族群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谁是"秦人"?——族群关系背景下的"秦人"历史
    第一节:界定、区分"秦人"的标准
    第二节:西周中期—战国早期"秦人"的建构过程
        一.西周中期以来秦的族群关系
            (一) 秦内部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族群关系
            (二) 秦与"戎狄"的关系
            (三) 秦与"华夏"的关系
        二."秦人"族群认同的产生、维持和变迁
    第三节:战国中期以后的"秦人"
        一.秦与内外"蛮夷"的关系
            (一) 从"属邦"、"臣邦"、"外臣邦"、"道"的含义来说明
            (二) 从"道"的设置看秦内部"蛮夷"的分布
            (三)"蛮夷"在秦社会的一般情况
        二.秦与诸侯之民的关系
        三.战国中期——秦代"秦人"的建构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考古学上的秦文化及其渊源
    第一节:考古学上的"秦文化"概念
    第二节:秦文化渊源探索
        一.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简述
        二.秦文化渊源探索
    附录:
        一.作为身份地位与族群标志的秦青铜礼器
        二.作为身份地位与族群标志的直肢葬
第四章:"戎狄"文化的考古发现
    第一节:本文所指的"戎狄"——"西戎"、"狄"-匈奴
        一."西戎"
        二."狄"-匈奴
    第二节:与秦相关的"西戎"考古发现简述
        一.春秋初期以前
            (一) 寺洼文化
            (二) 辛店文化-毛家坪TM7遗存
        二.东周时期
            (一) 毛家坪B组遗存-九站居址第②层
            (二) 宁夏中南部的畜牧文化
            (三) 秦安历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
            (四) 庆阳春秋战国墓和葬马坑
            (五) 甘肃清水刘坪墓地(附林河村绵诸故城)
            (六) 马家塬战国墓
            (七) 上袁家秦墓M7
    第三节:与秦相关的"狄"—匈奴的考古发现:鄂尔多斯文化
第五章: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从泾、渭、西汉水上游西周中期——秦代的文化变迁看秦与"西戎"文化的关系
        一.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秦文化的形成与扩散
            (一) 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秦文化的形成与扩散
            (二) 从秦文化的形成与扩展看秦与"西戎"文化的关系
        二.春秋战国之际以来北方青铜文化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的扩散
            (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来北方青铜文化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的扩散
            (二) 本地文化变迁的原因分析
        三.战国晚期-秦代新型秦文化的扩张
        四.小结
    第二节:从战国晚期-秦代鄂尔多斯地区文化的变迁看秦与"狄"-匈奴文化的关系
        一.战国晚期-秦代鄂尔多斯政治形势的变迁
        二.考古材料所见战国晚期-秦代鄂尔多斯"狄"-匈奴文化与社会的变化
        三.战国晚期以来鄂尔多斯地区"狄"-匈奴文化对秦文化的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从秦地域内出土的欧亚草原"动物纹"看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
第六章:结论
    一.本文的要点总结
    二.本文的不足
附录:参考文献
感谢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8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18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