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常平仓衰败的道德表述与市场实际——基于黄梅案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4-01-30 22:06
  自顺治十二年开始,至宣统三年清帝逊位,清代常平仓共计存续了二百五十六年。无论常平仓制度在创建初期是否发挥过相应的功效,至十八世纪后期,常平仓衰败的趋势却是日益地凸显了出来。针对常平仓衰败的原因,虽不乏先行的研究成果,但均缺少对具体个案的详实考察。由此,本文选取乾隆五十年发生于温州府平阳县的黄梅侵贪案件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案的分析,重建对常平仓衰败问题的认知。首先,本文通过梳理有关黄梅案的各类文献,指出不同的文献来源,其叙事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文本的创造者往往为了谋求利益而修改事件的相关叙述,在黄梅案中夏口吴氏家族便为了家族利益而创造了有利于本家族的文本叙述;其次,在认识到文本局限的基础上,本文对黄梅案发生时所处的粮食市场和常平仓的经费模式加以重构,从而理解促成黄梅案发生的经济、制度因素;最后,本文通过梳理十八世纪有关常平仓问题的讨论及清政府在黄梅案上的处理方法,以探讨清政府面对常平仓问题时所奉行的政策依据及该政策依据的成因。本文认为至十八世纪中后期,与上涨的粮价和日益成熟的粮食市场相对的是不稳定并日趋僵化的常平仓经费模式。在这一经费模式下,常平仓不但无法有效地从粮食市场获取储...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一)仓储:帝国的一个场面?
        (二)吏治、政策与仓储衰败
    三、研究资料
楔子
第一章 黄梅案叙述的转变、来源与建构
    一、文本叙述模式的转变
    二、档案中的黄梅案故事
    三、夏口吴氏的文本建构
    四、小结
第二章 黄梅案背景:粮食市场与经费结构
    一、平阳的粮食市场
    二、以粜替捐的经费演变
    三、小结
第三章 清代常平仓合理化方案的困境
    一、十八世纪常平仓论的诸相
    二、吏治论的形成:皇帝理念与官僚利益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90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890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