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说赣:正本清源

发布时间:2017-12-21 06:05

  本文关键词:说赣:正本清源 出处:《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赣县 赣州 江西 简称


【摘要】:"赣"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字形字音历经演变,至魏晋时期"赣"字才成为普遍写法。"赣"之本意多有变化,内涵亦逐步扩大。宋以前,"赣"多指赣县或虔州州治之地;宋高宗改虔州为赣州,此后直至清代后期,说"赣"多指赣州或更宽泛的江西南部地区。清末,"赣"开始与"江"并行成为江西的简称,至民国,"赣"则完全取代"江",成为约定俗成的江西简称。
【作者单位】: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说“赣文化”,不能不从“赣”字说起,恰恰在这个基本点上,其实还有工作要做。笔者想借此机会从辞源学的角度,把对“赣”字的两点认识写出来,命曰“说赣”。一、关于“赣”字的起源和演变。因为资料限制,这一问题曾经难以解答。在传世文献中,“赣”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家浩;楚国官印考释(四篇)[J];江汉考古;1984年02期

2 ;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墓发掘报告[J];文物;196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王云云;;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郭振香;;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姚徽;论朱熹《论语集注》的特点及贡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王阳安;;宋元蒙学识读写教学理论与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9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丁仪;初中语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省吾;;“鄂君启节”考懰[J];考古;1963年08期

2 李正光;彭青野;;长沙沙湖桥一带古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7年04期

3 裘锡圭;;战国文字中的“市”[J];考古学报;1980年03期

4 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下)[J];文物;1959年09期

5 裘锡圭;;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J];文物;1979年07期

6 牛济普;郑州、荣阳两地新出战国陶文介绍[J];中原文物;198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亮;简析清代后期漕运制度的变化对直、鲁两省沿河地区社会的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2 严亚明;清代后期传统民族意识的嬗变[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3期

3 陶应昌;清代后期的云南文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房建昌;;《西藏志》所载清代后期入藏路线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03期

5 王星荣;;清代后期山西平阳戏曲拂尘纸年画考释[J];中华戏曲;2010年01期

6 王天奖;清代后期农业生产的恢复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7 宫宝利;清代后期苏州地区公所的善举活动[J];史学集刊;1998年01期

8 何静梧;贵阳的会馆学校[J];贵阳文史;2002年04期

9 刘希伟;;清代后期山东乡试竞争之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1年05期

10 张菊玲;时尚土风朝暮改——《草珠一串》所记清代后期嬗变中的满族习俗[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鹏;清代后期直隶棉布产量的估算-1851~1911[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4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314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