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镜与像——以《牡丹亭》中的陈最良管窥科举视阈下的晚明儒生

发布时间:2024-06-15 03:30
  明代,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阶段。它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心态。首先,科举题材或者包含有科举情节的戏曲作品大量出现。其次,这些科举题材的戏曲作品把科举、忠孝和婚姻放到同一个层面来考量。第三,刻画了科举制度下一批儒生的形象,展示了他们不同的命运。以杜宝为代表的科举制度受益者是少数人;柳梦梅是儒生里的异端;以陈最良为代表的落第儒生,既是封建礼教的建构者,也是封建礼教的解构者。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晚明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及戏曲作品
二、晚明科举制度下的儒生及其出路
三、晚明科举落第者———封建礼教的结与解
四、结语



本文编号:3994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994857.html

上一篇:杨椒山祠与公车上书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e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