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A Survey of Stickiness of Agriculture Knowledge Acquisition

发布时间:2016-11-20 18:55

  本文关键词:跨部门协同中非营利组织自主性的形成机制——来自政治关联的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Sensor Letters Volume 8 Number 1》2010年

A Survey of Stickiness of Agriculture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China

Weizhe Feng  Daoliang Li  Yanqing Duan  Zetian Fu  

【摘要】:The concept of stickiness in this study was borrowed from information research literature,which indicated the complex and difficulties in all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hat includ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To reveal the stickiness of agriculture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China,a survey was conducted of agriculture related websites in China.Firstly,an in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was done for collecting attribute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griculture knowledge and its acquisition process.Secondly,these attributes were categorized and transformed into questionnaire and surveyed in14 provinces in China.Thirdly,the data were test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s.As results,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fou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stickiness of agriculture knowledge,namely,difficulty,special tacitness,available explicitness,and proven knowledge;fiv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stickiness of agriculture experts.They include attitudes,professional,expression capability,teamwork,and protectiveness;and fiv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stickiness of agriculture institutions,attitudes,service orientation,distance,protectiveness,and professional.In conclusion,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three groups of principal factors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planning and assessment of ICT-based knowledge projects in rural areas.The study also highlighted a new area for ICT-based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research.

【作者单位】:
【分类号】:S126
【正文快照】:

1_INTRODUCTION r,.,.。 I he concept of knowledge stickiness was firstly defined.■ by Szulanski/-3 who is inspired by the stickiness model..,.,..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rice stickiness in macroeco-°r r.广? nomics.In the studies of management infor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海峰;沈锦杰;;股权结构对合资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4期

2 张晓东;朱占峰;朱敏;;知识与规则标度的组织结构、个体行为与企业绩效[J];管理学报;2013年09期

3 杨曦宇;;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企业员工技能学习转化方法及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5期

4 党建兵;童亮;马蕾;叶心薇;;跨组织知识管理与系统型产品创新的关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何晓斌;蒋君洁;杨治;蔡国良;;新创企业家应做“外交家”吗?——新创企业家的社交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3年06期

6 宋程成;蔡宁;王诗宗;;跨部门协同中非营利组织自主性的形成机制——来自政治关联的解释[J];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04期

7 任丽丽;;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实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接收方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11期

8 Muhammad Aamir Obaid Khattak;佘元冠;李秋梦;Zahid A. Memon;Nausheen Sayed;Muhammad Irfan;;ERP系统在中国企业实施的关键成功要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19期

9 李娜;;高校博士研究生知识转移问卷设计[J];赤子(中旬);2013年08期

10 戴文博;朱方伟;;案例教学知识转移机理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丙乾;;R&D,知识转移与自主创新:威科姆科技案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汤晶;Laurent MERI ADE;Nicolas Mainetti;;基于国际跨组织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研究——以中法医学公私合作为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4 LIU Shouxian;;Knowledge Transfer in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罗小芳;李柏洲;;企业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模型的构建[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韦影;张茜;;研发团队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跨层次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汤晶;Laurent MERI ADE;Nicolas Mainetti;;基于国际跨组织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研究——以中法医学公私合作为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李宇;林菁菁;;企业集团如何引领产业创新升级:一个网络能力视角的解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何会涛;罗婷;彭纪生;;基于知识整合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大刚;史艳菊;;技能传递过程中的主体意愿及其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珊珊;中国汽车企业吸收能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周浩军;搜索优势与转移问题:弱联系、结构洞和网络多样性对创新的曲线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3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杨波;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机制与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任丽丽;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效能结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高忠仕;知识转移、知识搜索及组织学习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睿;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石艳霞;SNS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孟庆敏;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10 宋方煜;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娱;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王园园;跨国公司内部知识国际转移的民族文化差异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汤汉武;快速消费品行业经销商管理策略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任靖楠;论知识优势在企业跨国经营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刘凡;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视角下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龙凤珍;基于知识转移的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张晴;面向企业研发合作的知识扩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瑾;集体主义、长期导向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及个人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克难;交通行业干部培训信息化协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沈夏燕;服务业前后台组织间知识转移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apital loss in China's agriculture[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4年04期

2 ;Evolution of prehistoric agriculture in central Gansu Province,China:A case study in Qin'an and Li Count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18期

3 ;Model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hina's agriculture[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1年02期

4 范学民;Theodor Friedrich;;保护性农业带来的光明[J];农机科技推广;2006年01期

5 ;Essential Factor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9年02期

6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TS STATUS QUO AND TREND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1996年03期

7 熊学刚;Thoughts on Developing China'sAgriculture into an Industry[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7年03期

8 Mupenzi jean de la Paix;Habiyaremye Gabriel;Bazimenyera Jean de Dieu;;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ndustrial Agriculture in Rwanda:The Case of Mulindi Tea Plantations[J];地学前缘;2009年S1期

9 ;STUDY ON THE FRAMEWORK SYSTEM OF DIGITAL AGRICULTURE[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3年01期

10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diets in Gouwan site,Xichuan,Hena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07期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A Survey of Stickiness of Agriculture Knowledge Acquisition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跨部门协同中非营利组织自主性的形成机制——来自政治关联的解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3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