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记叙文的六要素_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培养的社会学思考.doc.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6-11-23 04:47

  本文关键词:公民意识的要素结构探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ohghkyj834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培养的社会学思考.doc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4]。这些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等[3]。接下来,笔者将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从五方面论述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的培养。1.家庭教育中,重在引导和鼓励一般来讲,人从出生到长大***都要在家庭中度过一个漫长的生活依赖期。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爱的需要,更重要的,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孩子人格塑造具有重大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和放任型。鲍姆林德认为,来自权威型家庭的孩子具有更好的社会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权威型的父母倾向于对子女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又能接纳子女的意见和想法,常常引导子女以理智态度行事,并对有原则的服从和自信给予高度赞扬[5]。具体到职业发展方面,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父母应在充分了解孩子职业兴趣的基础上,多从方法和态度上引导和鼓励孩子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而不应在具体做法上过多干涉。原因在于,一方面,有些职场价值是普遍适用的、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勤奋”“踏实”“诚信”“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等,父母可以结合自身社会经验引导孩子树立这种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关于行业、职业、岗位的发展状况又会有很大的变化,知识更新很迅速,新的职业会产生,有些职业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会变化,有些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消失,因此,父母关于职业发展现状的了解有时未必很到位,父母关于职业选择的判断未必符合孩子的需要,这时尽量不要做具体做法上的指导,而应鼓励孩子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职场,自主做出职业选择。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的选择和判断能力。2.在学校培养中,教师要懂得“示弱”学校这种社会化具有系统性和半强制性。它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3]。当我们承认现代合格公民是具有主体意识公民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学校教育(尤其大学教育)过程中实际存在两个主体:学校受社会委托成为个人社会化的主体,同时,学生个人也是自身社会化的主体(或者称“主宰”“第一责任人”)。那么,我们应如何去处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问题呢?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尤其大学阶段的教育,应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示弱”,逐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以课堂教学为例,目前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样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课堂参与性不好,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我们主张教师要意识到课程学习的主体(或者说主角)是大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教练”而非别的角色。现在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指导类课程,这种课程的讲授也应该注意避免授课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应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例如通过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习实践等形式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潜移默化增强了学生职业发展的主动性。3.在与同龄群体交往中学习角色观念同龄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3]。同龄群体是一个小圈子,同伴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各自对于职业的理想,同伴之间也容易产生共鸣,形成较为明晰的群体认同和职业认同;这种群体交往也有助于形成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所说的“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能为将来的个人职业发展积累重要的潜在的社会网络资源。因此,同龄群体是个人职业发展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环境。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参与同龄群体的交往呢?首先,要多参与同龄群体人际交往。这样一方面可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寻求群体认同感,这种群体认同感是职场发展中很重要的心理资源。第二,找准自身在群体中的角色定位,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长,这种特点只有在群体中“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因此,在同龄群体中学习角色意识至关重要。第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同龄群体交往,一要坚持平等原则,二要坚持学习原则,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多交流、多学习。4.通过实践锻炼积累社会经验实践锻炼主要是指大学期间运用空闲时间到工作单位实习,进行职业社会化的过程。这种实践锻炼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熟悉和了解职场真实状况,为将来入职作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二是检验在校学习的效果;第三,更重要的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职业发展的能动意识。对实习生来说,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小事做起。实习生到工作单位通常都会被安排做一些初级工作,而正是这种简单工作可以锤炼一个人的品性和态度,这通常也会被看做对职场新人的考察;二是要主动学习。实习生的工作一般不会太繁重,这就要努力创造条件学习,多向职场前辈请教,主动熟悉职场管理、市场营销、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与汇报等具体技能。这些职场实践锻炼能帮助学生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自身职业发展问题,例如专业与职业的匹配、职场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等。5.社会舆论应注重正面引导大学生社会化通常被看作青少年社会化的最后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等以外,新兴移动互联网传播工具(如微信、微博等)为青少年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社会环境。现代沟通手段的特点就是信息高度浓缩且传播迅速。因此,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在青少年职业社会化中的正面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培养过程中的正面引导作用要注重两点:一是以身边的事例感染人。从实际经验看,大学生往往对身边鲜活的职场事例更有感触,反而觉得职场成功人士的事迹离自己太遥远,觉得缺乏可参考性;二是以宽松的舆论氛围引导人。这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正确、恰当的舆论引导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能动且具有创造性的职业发展主体意识。参考文献:[1]傅慧芳.公民意识的要素结构探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2-89.[4]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10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HALL出版公司,1999:157.[5]辛浩力.国外现代亲子关系理论观点回顾[J].教育改革,1997(2):33.[编辑:汪晓]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公民意识的要素结构探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7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7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