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09:18
【摘要】: 在我国,“德治”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儒家针对社会和治理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德治”的治国方略,给予道德在国家治理中很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为当今时代提供一种历史的借鉴。 传统儒家的“德治”思想扎根于中国古代的血缘宗法关系之上,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容和结构体系无不刻着当时时代的烙印。儒家德治思想认为,国家的兴衰治乱主要取决于统治阶层,尤其是君主,因而,率先强调君主及统治官吏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但是,君主的地位及国家的稳固又同民众的支持分不开,儒家进一步强调治国要以民为本,君主要爱民、惠民、教民,实行仁政。而且,儒家认识到,“仁政”的实施应该“宽猛相济”,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治理方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封建君王的统治。 儒家提出的德治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儒家德治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历史环境的产物,对于稳定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作为儒家德治思想核心和精华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它为改善劳动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为提高劳动人民在社会中的地位,为改善封建专制主义所造成的黑暗政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再次,儒家德治思想强调统治者的君德官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统治阶级的无道行为。此外,儒家对道德和法律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意义。但是,由于德治思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限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儒家德治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首先,在“德治”的实践上,儒家把希望寄托于“圣人之治”,寄托于德、位一体的圣王。主张“德治”,向往“人治”,是儒家“德治”思想的理论误区。其次,儒家民本思想提倡以民为本,重民、爱民,实际上民只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最后,儒家把道德看得高于一切,重德而轻刑,忽视了法律的社会作用。 “以德治国”方略的产生,是在总结古代政治经验,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传统德治思想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重构的。有鉴于此,探讨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价值不仅丰富了以德治国理论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有中国特色会主义的治国体系,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丽;张海敏;;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之解读[J];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周思敬;魏澍;;略论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J];政治学研究;2007年02期

3 冯国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历史价值[J];哲学研究;2002年07期

4 王双;;德治的本来面目和可操作性及正当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5 张文英;;董仲舒对德治思想的发展与改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冯建科;;周公德治思想及其与儒家文化的渊源关系[J];宝鸡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7 孙文政,董喜红;古今德治思想之比较[J];理论观察;2001年04期

8 商晓霞;;探析德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任强;20世纪的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J];学术研究;2000年10期

10 向玉乔;论孔子德治思想的现代价值[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冯新亚;;浅论党的德治思想的重大意义[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4 刘洪志;;试论邓小平的德治思想[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温克勤;;先秦儒家伦理精粹与中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锐;;论先秦儒家人格思想与21世纪新人[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何齐宗;;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马涛;;论先秦儒家忠孝观的批判与继承[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泽民;周代德治思想述评[N];甘肃日报;2010年

2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5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乐爱国;孔孟儒学与科技[N];光明日报;2007年

9 周 丽;周朝的德治与法治[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郭沂;儒学当代发展的回顾和展望[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书惠;先秦儒家神道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琳;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现代诠释[D];苏州大学;2003年

2 袁尚伟;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王彬;先秦儒家师道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4 汪三汝;先秦儒家德育智慧及其现代启示[D];暨南大学;2011年

5 文之峰;巴别塔的建造[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康华茹;先秦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理想设计及其理论困境[D];郑州大学;2010年

7 王晓飞;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云云;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成相如;先秦儒家的命运观[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蒋龙祥;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7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87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5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