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

发布时间:2020-08-12 02:24
【摘要】:政治认同与现代化都关乎人类社会与政治共同体的兴衰与存亡,两者有合有悖。契合之处体现为:自我觉醒是两者的同一起点;发展性是两者的共同特点;求同性是两者的相同倾向。悖离之处表现为:现代化的客观性与政治认同的主观性;现代化的革命性与政治认同的历史性;现代化的超越性与政治认同的保守性。“合”是指现代化从战略上有助于政治认同的形成,政治认同有利于促动现代化实现,两者从积极意义上而言,具有正相关性。“悖”是指在事实上,具体到不同的时空范围和条件下,现代化有可能导致政治认同的危机,政治认同可能危及现代化进程。“合”意味着真正稳固的政治认同必须围绕现代化的“主轴”,脱离现代化的时空背景的政治认同是短暂和不牢固的。“悖”意味着政治认同并非随着现代化必然生成,现代化能否促进政治认同,政治认同究竟对现代化进程能够发挥何种功能,取决于政治认同的指向。契合划定了政治认同建构的下限,悖离释放了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上限。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认同建构,一方面拓展政治认同的空间上限,深刻挖掘政治认同的资源,另一方面坚守政治认同的“下限”,坚决保障政治认同的现代化指向。从人的基本属性和需求而言,实现政治认同应当具备历史记忆、现实利益、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等资源;以现代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逻辑为依据,政治认同对象包括行为认同、制度认同与意识形态认同三个层次。政治认同资源与对象存在复杂的多元对应关系。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经济、政治与文化现代化对政治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维度的现代化与政治认同的关系极为复杂。早发现代化早发性、内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与经验,历史记忆—现实利益—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政治认同资源具有全面性和高度一致性,显现出意识形态—制度—行为的政治认同对象发展的递进性与层次性。后发现代化的后发性、外生性和叠加性,使得政治认同资源具有单一性和堆积性,政治认同对象具有逆向性与捆绑性。不同类型现代化的政治认同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后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模式存在局限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建构,必须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视阈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与政治认同的契合与悖离的之间的博弈拓展政治认同的空间,挖掘政治认同的资源。同时,在观照特殊性的基础上,借鉴早发现代化过程中政治认同发展的经验,实现政治认同模式的创造性转换。而转换的关键在于对根本性政治问题的认定,实现问题“牵着”认同向认同“引导”问题的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光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十大趋势[J];政治学研究;1998年01期

2 孔德永;;政治认同的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彭勃;;自我、集体与政权:“政治认同”的层次及其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赵克荣;论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5 邢媛;试论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谷晓芸;;后发现代化之审思[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郭晓东;多元价值反思中的西方合法性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周平;白利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及认同政治[J];思想战线;2012年04期

9 张蕾蕾;;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逻辑——权利与权力的“非零和”博弈[J];求索;2012年09期

10 郭台辉;;公民身份认同:一个新研究领域的形成理路[J];社会;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国平;当代政治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冰;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9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89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6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