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行政决策效率机制探析

发布时间:2020-08-18 18:52
【摘要】:行政决策效率是行政决策科学化追求的必要环节。本文认为行政决策效率表现为行政决策过程所投入的决策成本与产生的决策效益之间的比率。行政决策效率应该是行政决策成本与行政决策效益并重的效率,行政决策效率机制是为降低行政决策成本,改善行政决策效能的发挥,通过行政决策及其相关制度的合理配置而构建起来的具有自动调控行政决策效率功能的动态系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决策效率意识和效率素质培养机制、行政决策效率的结构保障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以及激励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 行政组织与一般营利性组织和社会组织存在明显不同,行政决策因以国家权力和行政权力为后盾存在着比其他组织更为复杂的效率困境。行政决策具有多元化的价值目标追求;行政决策主体掌握着丰富、广泛的决策资源,这些决策资源以多种表现形式存在;行政决策成本可以向其他成本形式转嫁;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制具有非竞争性,它对决策信息具有垄断性,等等因素都易使行政决策陷入难以控制决策成本、难以监督决策过程的效率困境。 行政决策体制是行政决策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行政决策的效率问题,归根结底是行政决策体制的运作效率问题。科学合理的决策组织机构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它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信息系统、咨询系统、监督反馈系统以及评估系统共同构成。行政决策者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领导能力以及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人员素质结构直接影响行政决策的效率水平;信息系统的流畅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咨询系统人员的知识结构特点、主观意识倾向对实现行政决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监督系统的效率监控、评估主体的构成以及效率评估标准的确立都对行政决策效率水平具有考量价值。然而,行政决策的模式选择在特定的国家或特定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重要的体制意义,理性决策模式、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渐进主义决策模式以及循证决策模式等等决策模式在决策成本和决策效果上分别拥有不同的效率品质。行政决策体 制是以制度化为特征的行政决策权、行政决策个人和机构相结合的组织 体系。现行行政决策体制绝大程度上是依托官僚制行政组织模式进行决 策权力的分配与整合的。官僚制模式试图通过专业化分工、科层制等级 设置、标准化作业等决策过程的设计帮助行政决策人员实现有效率的理 性决策,减少备选方案的数量、简化价值选择,但其本身的运作规则也 隐含着效率标准偏离、整体效率缺失以及效率意识淡漠的弊病。此外, 行政领导决策体制作为同一层级决策权力的分配模式,主要有个人决策 和集体决策两种配置方法。在现代社会,表现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两种 基本形式。这两种模式在保证行政决策效率上各有优长,也各有短缺。 提高行政决策效率的根本途径就是构建并完善行政决策的效率机 制。首先,要完善行政决策效率意识和效率素质培养机制。培养行政决 策者的效率意识,要改善其决策效率观念,培养其政治意识、竞争意识、 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行政决策者对于决策成本和决策成果的能动 关注;培养行政决策者的效率素质,就是要完善行政决策者的知识结构 和智能结构,更新其思维方式,提高其效率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其次, 要完善行政决策效率的结构保障机制,必须理清公共决策主体之间的决 策权力关系,明确行政决策的权限范围,在行政决策系统内部贯彻集体 领导和个人负责的行政领导体制,妥善处理行政决策权力的层级关系并 合理配置各行政部门的决策职能;要对现行官僚制组织体制的功能分离 主义决策权力分配模式进行效率改进;并适度考虑地域需求、公众自我 管理能力和公共事务性质等几个决策权力分合维度的效率价值。再次, 要完善行政决策效率的运行保障机制,必须加快决策信息传导机制(包 括信息技术保障机制和决策回应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公 示制、听证制以及复决制的工作效率;要针对决策问题选取适当的决策 模式和方法;要逐步建立危机决策快速反应机制并实现行政决策程序的 法制化。最后,要完善行政决策效率的激励保障机制,在对行政决策效 率行为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同时,更要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和 行政决策责任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艳华;公共政策的决策成本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8期

2 郭巍青,卢坤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以绩效目标取代效率目标[J];岭南学刊;2000年03期

3 杨旭;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看行政管理的现代走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2796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796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