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16:01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两个主题在二者思想中是最具有实践性的,因为它们的对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事。本论文通过对两者的道德观和政治观的分析,来了解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释在孔子那里道德与政治关系与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道德与政治关系的异同,并且试图提出二者那里的德政关系对当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处于春秋末社会动乱时期的孔子认为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礼崩乐坏”。在寻找怎么样能够避免使整个社会陷入困境局面时,孔子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观点。所谓“修己”指的内圣的工夫,个体的道德修养。而所谓“安人”、“安百姓”指外王的工夫,个体向其他人、对社会、甚至对整个天下的工夫,个体的政治关系。以“修己”为基础,到“安人”为目的是孔子那里德政关系的秩序。后代人把孔子的这个观点概括为“内圣外王”。“修己”及“安人”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因为这两是同一件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那就是“仁”。虽然孔子没有给“仁”明确定义,但是它的广义近于“爱人”以及“爱人”的不同表现。也就是说,从“修己”到“安人”及“安百姓”是爱人的全面性的表现。这也表...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Resume
引言
第一章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关于孔子的社会背景
        一、孔子生平
        二、社会状况
    第二节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社会背景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二、雅典城邦的状况
第二章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的原则立场
    第一节 德性之结构
        一、孔子的立场
        二、亚里士多德的立场
    第二节 中庸观
        一、孔子的观点
        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第三节 友爱观
        一、孔子的看法
        二、亚里士多德的看法
第三章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
    第一节 政治目的
        一、孔子的观点
        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第二节 物质财富在政治上的地位
        一、孔子的观点
        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第三节 以德礼为治与以法为治
        一、孔子的以德礼为治的原则
        二、亚里士多德的以法为治的原则
    第四节 政治教育
        一、孔子的观点
        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三、正名
    第五节 政治理想
        一、孔子的观点
        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结论
第四章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节 孔子的观点
        一、道德作为政治的前提和基础
        二、政治作为道德的扩大
        三、政治的道德目的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一、城邦的来源与必然性
        二、德性的形成和实行
        三、城邦的善与公民的善
        四、道德目的和政治目的的统一
    第三节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的看法之异同
        一、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
        二、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不同点
结论
第五章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的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中仁的不同含义辨析[J]. 王树人.  孔子研究. 1991(01)

博士论文
[1]内圣外王之道[D]. 郑臣.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5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135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