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声音的政治:国家、市场与技术视域下的话筒工场

发布时间:2021-04-20 17:55
  在媒介的发展历程中,声音产制与传播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受到特定时代的政治、技术、资本以及审美的共同形塑。由此形成的基于声音的社会互动与听觉经验,建构了声音的文化政治内涵。其中,"声音政治"的核心问题在于声音同政治、权力的互动。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中国的声音政治,经历了从革命主义声音、国家的声音到平民的声音、娱乐的声音以及美学声音的演变与融合。智能技术、技术资本主义与视听流行文化赋予了声音更多的政治内涵与美学价值。 

【文章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6(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声音”的媒介史及其政治意义
二、政治的声音:从“革命的声音”到“国家的声音”
    (一)延安电台播音:革命主义声音美学的典范
    (二)《新闻联播》:国家主义声音美学的践行者
三、市场转型中的“声音工场”:平民的声音与娱乐的声音
    (一)平民的声音
    (二)娱乐的声音
四、声音的美学回归
五、技术的声音
    (一)声音的智能改造
    (二) 声音的文化改造
    (三) 声音改造的政治策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邓丽君热”文化研究:私人经验与现代听觉变革[J]. 刘欣玥.  东岳论丛. 2018(08)
[2]当下中国的声音政治[J]. 张涛甫.  学术界. 2018(03)
[3]话筒声音的意义流变——从“撒播”到“对话”[J]. 米斯茹.  文学与文化. 2018(01)
[4]启蒙的声音与声音的启蒙:公众演讲中的大学教育、社会想象与国家政治[J]. 康凌.  东岳论丛. 2017(11)
[5]从“革命凯歌”到“改革新声”——“新时期”与王蒙小说中的声音政治[J]. 刘欣玥,赵天成.  扬子江评论. 2017(01)
[6]被隐匿的听觉文化场:中国电视剧声音艺术研究[J]. 姜燕.  中国文艺评论. 2016(11)
[7]“让我做你的声音吧”:中国有声电影过渡时期的声音焦虑[J]. 李频.  当代电影. 2016(11)
[8]《新闻联播》:从信息媒介到政治仪式的回归[J]. 周勇,黄雅兰.  国际新闻界. 2015(11)
[9]“声画对位”概念及其误译——从爱森斯坦到《纽约时报》和洪深[J]. 孙柏.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5(02)
[10]《新闻联播》简史:中国电视新闻与政治的交互影响(1978-2013)[J]. 常江.  国际新闻界. 2014(05)



本文编号:3150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150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