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约翰·密尔的自由观及其对中国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23 00:39
  自由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的追求。不同文明的人类都表现出了各自的对自由的理解和向往。本文仅以密尔的著作《论自由》为蓝本,从他对“自由”这一主题的诸多论述中,挖掘他对中国现实情况的认识和评论,以期对当代中国的繁荣和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建立有所启示、有所促进。《论自由》是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的一部政治学的经典著作。本文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密尔的自由思想进行系统地梳理,历史辨证地分析自由与个性发展、社会发展及人类精神发展中的关系,探索其自由思想的内容实质和理论精髓,并对其思想价值及地位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也对其自由思想在资本主义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做出深刻的探究。本文的构想是,以经典著作《论自由》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把它与现代问题联系起来,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即使在该书问世约150年后的今天,它所提出的一些思想、原则仍然没有过时,透过密尔的自由思想剖析中国及其社会影响,对促进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与人的全面发展仍具有重点的借鉴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个性的自由与发展形成了人们的共识.但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存在和政治制度的压制、...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s
引言
一、密尔自由观的时代背景
    1、文化背景:欧洲的自由主义传统
    2、社会背景:19 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与思想状况
    3、家庭背景:密尔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形成
二、密尔的自由观及其价值与局限
    (一) 密尔自由观的理论框架
        1、自由的含义:管治权力的限制
        2、自由的核心:思想自由的保护
        3、自由的落实:个性自由的鼓励
        4、自由的限度:群己权界的区隔
        5、自由的保障:代议政府的建立
    (二) 密尔自由观的多面观照
        1、密尔自由观的特点
            (1) 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2) 经验主义的方法论
            (3) 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
            (4) 两种自由观的并存
        2、密尔自由观的局限
            (1) 自由的界限模糊
            (2) 功利思想中的矛盾
        3、密尔自由观的历史地位
三、西方学者视野下的中华文明
    (一) 马克思的中国观
    (二) 近代西方学者的中国观
    (三) 密尔对中华文明落后的原因剖析
        1、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
        2、私有财产缺乏法律保护
        3、政治专制导致社会停滞
        4、思想禁锢窒息民族创新
        5、习俗准则压抑个性自由
    (四) 密尔的自由民主观对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影响
四、密尔自由观对中国的现代启示
    (一)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
    (二) 密尔自由观对中国的现代启示
        1、社会自由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2、政治自由是形成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础
        3、法律规范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保障
        4、个性自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杨楹.  学术研究. 2006(01)
[2]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J]. 杨楹.  哲学研究. 2005(08)
[3]自由主义理论中的《论自由》——J.S.密尔《论自由》读后[J]. 叶立周.  理论月刊. 2005(06)
[4]马克思哲学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J]. 汪信砚.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3)
[5]“政治终结”进程中的民主——马克思的理想民主模式评析[J]. 牟宗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2)
[6]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J]. 王南湜.  现代哲学. 2004(02)
[7]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论析[J]. 王连伟.  学术交流. 2004(04)
[8]西方近代自由主义传统:从霍布斯到约翰·密尔[J]. 王彩波,靳继东.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1)
[9]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精神与社会发展[J]. 王四达.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3(09)
[10]“冲击—反应论”与马克思的中国观[J]. 曾亚雄.  江汉论坛. 2003(09)



本文编号:3298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298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