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01:56
  本论文旨在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审视与评析。论文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提出的现实条件、理论背景和由来进行探讨,并从描述、解释和分析这三个层次梳理、概括、提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把它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进行比较,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和评析,厘清其理论贡献和不足。最后,从现实的角度探讨“流动的现代性”思想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首先,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生成、提出既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也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是鲍曼思想发展的内在出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仅推动了西方发达社会的结构转型,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当代西方思想理论界的两次论战,即现代性之争与全球化之争。基于对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的反思和回应,基于与参与论战的当代思想家和理论家进行思想对话和反诘,基于对“后现代性”机遇丧失的原因考察和“后现代性”分析框架的局限性,鲍曼提出了“流动的现代性”思想。其次,从现象描述、因果解释和本质分析这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梳理、剖析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论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第一章 “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现实语境: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
        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理论背景:当代西方的两场论争
        一、现代性之争
        二、全球化之争
    第三节 思想回应:“流动的现代性”的提出
        一、现实境况的独特理解
        二、后现代性的分析局限
        三、思想逻辑的内在要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内涵诠释
    第一节 现象描述:走向解体的社会
        一、存在方式:从“稳固性”到“流动性”
        二、思维方式:从“整体性”到“碎片性”
        三、行为方式:从“规范性”到“非规范性”
    第二节 因果解释:难解的“戈尔迪之结”
        一、资本的逃逸性
        二、政治的消退性
        三、文化的多元性
    第三节 本质分析:辩证的现代性
        一、以矛盾性为核心
        二、以个体性为基点
        三、以批判性为动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流动的现代性”思想
    第一节 历史性难题:资本的两次分离
        一、经济与家庭的分离
        二、资本与国家的分离
    第二节 回应策略:重审现代性
        一、马克思:重建现代性
        二、鲍曼:重释现代性
    第三节 比较:对“流动的现代性”思想的审视
        一、起因:工业资本主义与消费资本主义
        二、方案:“重建”与“重释”
        三、研究方法:“历史性”与“非历史性”
        四、贡献与局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动的现代性”思想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第一节 国家:建立能力政府
        一、维护国家统一
        二、建设强政府
    第二节 社会: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一、引入基本收入制度
        二、保护社会自治组织
    第三节 个体: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以个体为目标
        二、回归公共责任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政府和政府基本职能:从斯密的国家建制模式谈起[J]. 赵学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2]社会自治组织的概念探析[J]. 刘杰.  太平洋学报. 2006(08)
[3]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J]. 孙承叔.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6(04)
[4]风险社会与责任伦理[J]. 潘斌.  伦理学研究. 2006(03)
[5]坚持马克思主义 反对新自由主义[J]. 路爱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03)
[6]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 吴晓明.  学术月刊. 2006(02)
[7]现代性的两种形态——解读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J]. 郇建立.  社会学研究. 2006(01)
[8]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与经济法的保障[J]. 赵明.  社会科学研究. 2005(06)
[9]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 丰子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4)
[10]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马克思主义?[J]. 周凡.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1)



本文编号:3363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363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