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清末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与解读

发布时间:2021-10-26 16:54
  清末,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开始引起中国人的关注。审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隔"景象,最初中国人对社会主义作了"均富之说"与"养民之学"的解读。伴随对社会主义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能否在中国实行"引起了中国人的争论,从此以后,社会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不同流派。检视清末中国人对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与解读的理路,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脉络,而且可以深化对中国人自觉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认同。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20(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初识与试读
    (一) 时政与“均富”
    (二) 经世与“养民”
二、转借与深化
    (一) 日本人的社会主义观
        1. 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2. 社会主义的思想谱系。
        3. 社会主义蓝图与“神髓”。
        4. 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
    (二) 中国人的社会主义观
        1. 建立了中国人的社会主义思想谱系, 确立了马克思在其中的划时代地位。
        2. 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 确立了社会主义必将实现的信念。
        3. 提出了要解决未来中国社会问题, 必将借鉴和研究社会主义的命题。
三、链接与交锋
    (一) 社会主义在中国可实行
        1.“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
        2.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3. 中国有实行社会主义的条件。
    (二) 社会主义不适用于中国
        1. 社会主义即“一切生产机关国有”。
        2. 社会主义有“改良”与“革命”之别。
        3. 社会主义在中国不可行。
四、走向与派分
    (一) 一部分人转向了无政府主义, 主张“无政府”的社会主义
        1. 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相表里。
        2.“劳动集合”是实现“无政府”社会主义的途径。
        3. 必须在中国人中大力宣传“无政府”社会主义思想。
    (二) 以《共产党宣言》翻译和出版为标志, 中国人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
    (三) 一部分中国人则以传统文化资源去对接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主张, 认为“社会主义”即中国的“大同主义”
五、思考与余论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
    (二) 走什么样的道路
    (三) 由谁去实现社会主义



本文编号:3459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59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3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