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适度反应研究:政府、媒体、公众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2-02-13 20:25
  公共危机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动态管理过程。政府、媒体和公众是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共生体系。“适度反应”是公共危机管理需遵循的原则之一,但在实践中,由于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导致了非适度反应现象在政府、媒体和公众中的普遍存在,如危机中政府权力的过度扩张,媒体对危机事件的过度炒作,公众的非理性行为等。而通过分析发现,非适度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只有将三者联系起来,构建其良性循环模式,才能最终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适度反应。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提出了适度反应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意义,并构建了政府、媒体、公众的适度反应模型;然后分别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的视角,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视角、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视角,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媒体、公众的适度反应进行了界定,并分别建构了三者的适度反应途径;最后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政府、媒体、公众三方的低水平博弈及其造成的后果,并对三方如何在互动过程中达到高水平均衡博弈即适度反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适度反应模型
    (一) 公共危机管理
    (二) 适度反应及其危机管理意义
    (三) 适度反应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四) 政府、媒体、公众的适度反应模型
三、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的适度反应
    (一) 政府适度反应的界定: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视角
    (二)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反应:正反案例及其分析
    (三) 政府适度反应的建构途径
四、公共危机管理中媒体的适度反应
    (一) 媒体适度反应的界定: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视角
    (二)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反应:正反案例及其分析
    (三) 媒体适度反应的建构途径
五、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众的适度反应
    (一) 公众适度反应的界定: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视角
    (二)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反应:正反案例及其分析
    (三) 公众适度反应的建构途径
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适度反应的协调策略:博弈论视角的研究
    (一) 政府与媒体的博弈
    (二) 政府与公众的博弈
    (三) 媒体与公众的博弈
    (四) 三方博弈关系的改进
七、结束语
    (一)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不足
    (二) 研究趋势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算应激与特质焦虑、应对风格的关系[J]. 刘溪,梁宝勇.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01)
[2]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研究——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分析[J]. 杨超,凌学武.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3]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J]. 赵成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04)
[4]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应急机制的构成框架[J]. 吴俊.  统计与决策. 2006(13)
[5]论危机管理的适度反应[J]. 胡俊.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6]媒介的社会责任外延不能无限扩大[J]. 王天定.  新闻与写作. 2005(12)
[7]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权力的扩张和限制的关系[J]. 邵永生.  医学与社会. 2005(11)
[8]信任与公共性[J]. 王青原.  河北学刊. 2005(04)
[9]沉默还是表达?——从“高露洁事件”透视媒体的二律背反[J]. 闻娱.  新闻记者. 2005(07)
[10]新闻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赵志立.  当代传播. 2005(02)

博士论文
[1]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分析与评估研究[D]. 魏玖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危机管理中的媒体角色与功能初探[D]. 陆晓明.广西大学 2007
[2]公共危机事件中大众传媒角色缺失现象研究[D]. 华莹.吉林大学 2007
[3]公共危机中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消极影响[D]. 李艳.吉林大学 2006
[4]公共危机中的群体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D]. 李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5]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D]. 陈兴民.西南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23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623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