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要素研究201106

发布时间:2016-10-07 11:16

  本文关键词: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村)

申报现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村镇的实地调研和特征总结,找出现行评价指标在地域化实施中的问题;结合多方意见对现行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补充,确定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再通过相关的数理计算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建立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

关键词: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地域化调整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腾飞和城镇发展的同时,由于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缺乏地区评价标准、保护政策措施盲目和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不少地区对历史文化村镇的超负荷开发和建设,使历史文化村镇的原真度和完整性遭到破坏;本文进行的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研究,便是为了发现国家现行评价体系缺乏地域性的问题,建立适合西南地区特色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

1.国家现行评价体系、名镇(村)申报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理论和实例研究,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简称《指标体系》)和申报基础数据表(简称《基础数据表》)的研究,发现现行的《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表》的某些内容与西南地区村镇的现状和地域特色不符。

1.1现行评价体系的问题分析

①评价指标不够全面且缺乏地域性

1)对指标体系整体设置的分析:通过《指标体系》的分析,该体系侧重于历史价值、建筑景观的整体性,以及建筑艺术性等。在对历史文化村镇本身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真实性、开发潜力、居民情感等因素缺乏综合全面的考虑。

2)指标分项属性的分析

a.科学价值——缺乏体现西南地区地理特征的村镇选址观念、空间格局的因素,以及建筑群体科学价值等因素的考虑;

b.使用价值——缺乏村镇现存历史建筑可使用程度、质量、安全卫生状况等的考虑; c.艺术价值——缺乏对村镇的表现力、感染力、吸引力等的评价,如建筑细部和装饰工艺水平等方面评价不足;

②指标及评分标准缺乏地区差别

1)部分指标盲目量化过于牵强:《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工作而制定,因此指标都进行精确度量的处理,目的是在评价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所以忽略了某些不可精确度量模糊性指标特征,牵强进行量化指标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 2)指标评分标准缺乏地区差别:《指标体系》忽略了不同地域甚至相同地域不同村镇的特色和具体情况,采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和结果。

1.2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村)申报现状问题

通过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四省市规划建设部门取得的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基础数据表》,对从中随机选取15个村镇申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西南地区在申报和评选工作中的现状和问题,并总结地域化实施过程中不足,,思考调整的方法。

① 申报数据填报缺失情况统计(表1)


  本文关键词: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32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