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潮溪村历史聚落空间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9 11:03

  本文关键词:潮溪村历史聚落空间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2年

潮溪村历史聚落空间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林琳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具有丰富多彩的古村落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在我国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反映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为了适应地理环境,中国历史聚落显示出极大的生存智慧。中国历史聚落和建筑物的选址、布局和结构都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与今天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不幸的是,蕴藏在历史聚落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历史聚落保护大多着眼于聚落及建筑单体现状,很少从整体的可持续的角度出发,以历史聚落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作为聚落保护和再利用的基本出发点。更何况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在气候、地形、地质、历史、人文和民俗等方面是个特色鲜明的区域。然而相对于其他地区,雷州半岛地区的历史聚落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选择了地处雷州市龙门镇,,己被列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的潮溪村的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整体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调研、分析、系统论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古村落聚落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研究,试图探索对潮溪村古村落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乡村聚落形成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包括聚落内部外部环境的变迀造成的聚落现状,通过分析现实的矛盾和问题,为特定的聚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这种策略是基于分析的结果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既定的目标。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理论研究,主要论述研究方法、意义、对象与目的,综叙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为选题提供科学依据。第二章为潮溪村聚落空间概况,这一章主要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描述潮溪村聚落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潮溪村聚落空间的基本特色和内涵。第三章分析潮溪村村落格局的形成与变迀,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对村落选址的影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来解释根源,再讨论内部外部环境的变迀造成的村落现状,探索其中继承与演变的机制原理与方式。第四章提出提升潮溪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性前瞻和空间发展策略,为潮溪村聚落空间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建议。最后为总结,该部分主要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对雷州半岛地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范红轮;继承与发展——快速城市化地区“空心村”现象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Z1期

2 王静;叶佩妮;;谈雷州古村落建筑文化的当代转化[J];美术大观;2011年05期

3 王静;周楚雄;;浅析明清时期雷州民居建筑的文化传承[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张子龙;李龙;;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5 李海勇;;雷州邦塘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J];文艺研究;2009年07期

6 冯江;阮思勤;徐好好;;广府村落田野调查个案:横坑[J];新建筑;2006年01期

7 冯江;阮思勤;;广府村落田野调查个案:塱头[J];新建筑;2010年05期

8 黎宏韬;;明代雷州地区的水利建设[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贺楠;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区域分布与形态变迁规律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江净帆;空间中的社会教化[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怿;泉州传统居民基本类型的空间分析及其类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2 梁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秩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陈韶英;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问题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郝雅洁;我国农村村落可持续性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黄新华;明清至民国闽北山区的乡村社会生活与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杨江峰;泉州传统民居灰空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天开;;论藏族居住建筑的诗意元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郭煜;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张振;中国现行建筑设计市场下建筑师的职能——北京东郊和平项目设计随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4 李婷婷;;关于传统民居普查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5 喻明红;辜彬;罗言云;徐澜婷;;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及园林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6 唐红;王森;王伟京;;基于建筑创作及其发展机制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7 唐红;张永忠;赵琳;;基于地域文化与豫北民居风格传承关系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8 董仕君;姜乖妮;李春聚;孙晓璐;;村镇规划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9 黄嘉颖;肖大威;周庆华;吴左宾;;自然·人本·社会——岭南地域建筑空间演进的诠释[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王颂;;从刘青霞故居看河南民居建筑的地方特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柯;黄健;;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建筑构成与院落空间的分析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姜思华;柳肃;;湖南通道侗族民居入口空间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蔺昕;孙铁珩;程昕;胡晓钧;李卉颖;秦奉达;;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梅芸;;居住用地生态足迹矢量化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空间设计[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伟;王强;杨丹丹;;“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华;任怀新;;徐州户部山崔家大院探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小飞;;体现历史印迹的设计手法探析[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曾志辉;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6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陈宇文;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文俊;乡镇公园的基础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韩文翔;河南合院式居民日照环境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陈峰;明清时期嵩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D];郑州大学;2010年

5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侯平路;大连市来华留学生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微;基于生态因子的辽宁省人居环境居住适宜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卞晓庆;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惠惠;节约型园林景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许晗;城市近邻工业园区域公路网规划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洁;关于城市节约用水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国梅;中国古代传统聚落的生态环境探析[J];安徽建筑;2003年06期

3 张国初;龚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J];北京观察;2006年05期

4 王蕾;姜曙光;李俊峰;;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J];节能与环保;2006年11期

5 业祖润;中国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7 马蜂;中国古代建筑与人文教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王文烂,赖秀宝;论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9 曹影;“教化”的缘起、内涵及与道德教育的异同[J];长白学刊;2005年02期

10 毛如柏;关于江苏省“两区”划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大章;;中国传统民居分类试探[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进国;事生事死:风水与福建社会文化变迁[D];厦门大学;2002年

2 林从华;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吴海燕;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刘启波;绿色住区综合评价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徐君;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姚慧丽;基于自组织与熵理论的企业扩张机理与相关决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映梅;区域聚落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怿;泉州传统居民基本类型的空间分析及其类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3 薛佳薇;泉州手巾寮适应地域气候的方法与理念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4 刘勇;道路交通系统的熵理论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5 谭立峰;山东传统堡寨式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邱明;地域性建筑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赵鹏;泉州官式大厝与北京四合院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8 郑小东;全球化语境中的新乡土建筑创作[D];清华大学;2004年

9 李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炳才;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低造价绿色住宅体系初探[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建奇;王扬;;当代大学校园在城市层面的聚落环境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年07期

2 王扬;窦建奇;;当代大学校园在城市层面聚落环境的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11年01期

3 李宁;王玉平;;起承转合——乐清市永乐人民抗日游击自卫总队纪念馆[J];新建筑;2007年06期

4 徐贤如;;传统聚落环境动态性的影响因素[J];建筑与文化;2009年09期

5 卜颖辉;;水上人家——浙江村镇聚落的水环境[J];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6 杨列;;传统聚落景观保护与环境整治——以华安大地土楼群为例[J];福建建筑;2008年07期

7 田雪红;;喀什民居的保护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7年08期

8 黄汉民;;倾听“福建土楼”的呼唤[J];建筑创作;2006年09期

9 童志勇,李晓丹;传统边地聚落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启示——解读云南和顺乡[J];新建筑;2005年04期

10 杨筱平;熊玉桦;;王村古镇聚落环境分析[J];华中建筑;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琴;张朝博;詹益荣;;新竹县北埔老聚落之传统营建匠师[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邓翔宇;;传统城市聚落环境的保护方法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贾珺;傅金龙;;东阳山中地仙宅——浙江东阳雅溪卢宅的聚落环境与建筑艺术[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4 陈紫娥;;花东纵谷中段地形区位与聚落环境安全关系之调查与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祺;胡莹;;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更新与再生[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谢吾同;;聚落研究的几个要点[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7 杜春兰;白小羽;;边陲明珠,侨乡风貌——云南和顺乡聚落环境空间艺术探析[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8 杨大禹;;走出来的和顺侨乡民居[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9 徐怡芳;王健;;粤地民居建筑考[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文彩;王亮;;吉林省自然聚落空间形态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刊编辑部;[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韩睿华;[N];中国建设报;2005年

3 孙明泉;[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晓华;机制文化与生土建筑的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王琳峰;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焕;舟山群岛人居单元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冯林;族群迁徙与道教建筑民俗源流[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韦娜;西部山地乡村建筑外环境营建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芳;山西碛口古镇聚落空间景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郭嘉盛;中国古代聚落防灾体系探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杜博怡;尼雅聚落空间关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4 季永鑫;渭北永寿县等驾坡传统下沉式窑洞聚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晏雪晴;张谷英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骝;淳安县芹川古村落聚落与民居形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荣蓉;江汉平原南部民居与聚落源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郭建伟;曼贺村水利灌溉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化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引;海南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探析[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吴瑜;张谷英村聚落景观的文化生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潮溪村历史聚落空间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9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4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