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汉代儒士人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7:13

  本文关键词:汉代儒士人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个人数极为庞大的精英群体,儒士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汉代儒士在政治因素、选举标准、教育因素、社会制裁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从春秋战国之士的“忠义”“君子”等特征中衍生出了正直、清节、恭谨、狂狷、佞幸、权变等人格类型,儒士的学术创作、行为处事方式都有了相应的改变。在处处面临抉择的今天,传统文化精神依然在知识分子中得以延续,因此探讨并总结影响汉代儒士人格的文化因素,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健全人格有积极意义。本文分三个部分探讨了汉代儒士的人格问题:第一章追溯到先秦时期儒士人格的起源。包括“儒士”这一阶层的产生,先秦时期孔孟的人格观以及春秋战国之士的人格。儒士在春秋战国时代经历了一个明显的社会转型与崛起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也在此时兴起。孔孟等先秦儒学思想家提出“君子儒”与“小人儒”的概念,阐释了“君子”“大丈夫”等完美人格,并主张通过修己立身等方式达到自我人格的塑造,为汉代儒士对于崇高人格的向往打下思想基础。而春秋战国游士的忠义与隐士的高节,又为汉代儒士追求独立人格的具体做法提供了借鉴。第二章详细描述了汉代儒士的六种主要人格类型,分别为正直、清节、恭谨、狂狷、佞幸、权变。汉代儒士在政治人格、学术修养、个人德行等方面都较之先秦时期有了明显的扩充,呈现跨时间、空间的稳定性。通过儒士在道德水平和行为处事上的差异,我在探讨每种人格类型的源流和特征的基础上,将他们分类成不同的人格类型并具体分析其德行。第三章分析了影响汉代儒士人格的文化因素。首先是政治因素,人治体制的局限性迫使儒士对于如何平衡皇权与人格的独立进行抉择,不同的选择便造就了独立人格和依附人格的分化。其次是选才标准,人才与官吏的对应关系使儒士开始按中央或者社会所提倡的人才标准对自己进行改造,从而促进了不同人格类型的产生。再次是教育因素,儒家思想中的气节、仁爱、忠孝、侠义、中庸等人格通过自我励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等方式传承给了儒士个体。此外,儒士人格的形成也与社会风气及提倡的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表现为一种社会制裁。最后结语部分总结研究汉代儒士人格问题对于我们当前塑造健康人格,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汉代 儒士 人格 文化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2
  • 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汉代儒士人格的历史考察14-20
  • 第一节 儒士的产生14-15
  • 第二节 先秦儒家论人格15-17
  • 一、孔子论人格15-16
  • 二、孟子论人格16-17
  • 三、荀子论人格17
  •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人格17-20
  • 一、游士18
  • 二、隐士18-20
  • 第二章 汉代儒士的人格分类20-54
  • 第一节 正直20-28
  • 一、直言正论21-23
  • 二、不畏权贵23-26
  • 三、冒死直谏26-28
  • 第二节 清节28-35
  • 一、持节29-31
  • 二、高节31-33
  • 三、廉节33-35
  • 第三节 谨厚35-38
  • 一、谦恭36-37
  • 二、谨慎37-38
  • 第四节 狂狷38-44
  • 一、特立独行39-41
  • 二、敢作敢当41-43
  • 三、偏激人格43-44
  • 第五节 佞幸44-49
  • 一、迎合上意44-46
  • 二、趋炎附势46-47
  • 三、丧失节操47-49
  • 第六节 权变49-54
  • 第三章 影响汉代儒士人格的文化因素54-72
  • 第一节 政治因素54-59
  • 一、专制政治与儒士人格54-56
  • 二、政治更替与儒士人格的分化56-57
  • 三、外戚宦官专权与儒士人格57-59
  • 第二节 选举标准59-63
  • 一、“孝廉”与谨厚、清节人格60-61
  • 二、“贤良方正”与正直人格61-62
  • 三、明经、明阴阳灾异与佞幸人格62-63
  • 第三节 教育因素63-68
  • 一、自我砺志与儒士人格64-65
  • 二、学校教育与儒士人格65-66
  • 三、家庭教育与儒士人格66-68
  • 第四节 社会制裁68-72
  • 一、重孝与儒士人格69-70
  • 二、重利与儒士人格70
  • 三、重名与儒士人格70-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保同;;略论东汉士大夫的缺失[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汉代儒士人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6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