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槟城福建公冢研究(1805-1953)

发布时间:2020-11-18 23:40
   本文对于槟城福建公冢个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梳理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槟城福建公冢的创办、发展的历程,揭示槟城福建帮群如何通过福建公冢来建构社会网络。文章选择槟城福建公冢的碑刻和会议记录作为主要的研究资料,并结合槟城福建公冢所出版的纪念特刊,运用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上,探讨这一时期槟城福建族群通过福建公冢建构社会网络的历史过程。全文共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首先对于槟城福建公冢的历史背景进行论述,论文的主体探讨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槟城福建公冢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历史演变过程。这部分通过分析槟城福建公冢的碑刻与会议记录,梳理槟城福建公冢的发展脉络,探讨槟城福建帮群内部的社会网络建构。二是槟城福建公冢的火葬机的建设及运营过程,这使得福建公冢的服务范围由福建帮群扩展到各个族群,公冢开始由“福建人公冢”向“槟城人公冢”转变。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886年峇都眼东福建公冢允许福建客家人安葬,表明了峇都眼东福建公冢的领导者突破了原有的“闽南”的界限。1923年的槟城联合福建公冢的建立,标志着槟城福建帮群实现了整合。1951年,火葬机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槟城联合福建公冢面向各族群提供火葬以及骨灰安葬服务,其定位由地缘性公益团体扩展到某一族群创办管理的面向大众的公益团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槟城联合福建公冢积极调整组织架构、扩大服务范围,来适应时代的要求。华人公益慈善组织将服务范围由族群内部扩展至全社会,在族群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了沟通联系的桥梁。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K207;D632.9
【部分图文】:

槟城福建公冢研究(1805-1953)


峇都兰章福建公冢门口资料来源:笔者2017年7月7日拍摄

槟城福建公冢研究(1805-1953)


峇都兰章福建公冢福德祠资料来源:笔者2017年7月7日拍摄

槟城福建公冢研究(1805-1953)


福建重增义冢碑记资料来源:笔者2017年7月7日拍摄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春燕;马来西亚槟城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特点[D];华侨大学;2018年

2 李记;马来西亚槟城妈祖灵签考察与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3 刘洋;海外华人的社会建构:槟城韩江互助会研究(1931-1961)[D];华侨大学;2015年

4 陈佩燕;海外华人族群的多元社会认同:槟城韩江学校研究(1919-1960)[D];华侨大学;2014年

5 葛立功;槟榔屿潮州会馆的功能演变(1920-1960)[D];华侨大学;2013年

6 李佩珊;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华人大伯公庙的历史与现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9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89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